搞懂中医七情与对应的五脏有什么关系,七情伤五脏?

中医学认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的七种精神情志活动,是人们对于外在各种刺激所引起的不同心理状态。
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脏,古通藏。五脏具有“藏”的特点,藏精、藏气、藏血、藏神为其共性,故又名五神脏。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广泛联系六腑和其他组织器官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因而五脏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情也可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而配五脏。

即 心在志为喜 ,过喜则伤心;
肝在志为怒 ,过怒则伤肝;
脾在志为思 ,过度思虑则伤脾;
肺在志为悲为忧 ,悲忧过度则伤肺;
肾在志为恐 ,过恐则伤肾。
因此在中医上认为: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
1、喜伤心

过度的欢乐会使心烦或烦躁。在轻度情况下,会使人们的出现心悸失眠、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而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
而猝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临床可见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甚则神志错乱等症状。
2、怒伤肝

愤怒通常会使肝气倒挂,甚至血液会随着气而出现逆流。主要临床的表现为:头胀痛,面红固赤,急躁易怒;血随气逆则呕血,甚则昏厥卒倒;若肝气横逆犯脾,可兼见腹痛、腹泻等症。
3、思伤脾

过度的思考会导致心脾气机郁滞,运化失职。在临床上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及倦怠乏力、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容易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思虑过度不但伤脾,还会导致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
4、悲忧伤肺

中医说的“肺”,不仅包括我们呼吸的肺和呼吸道,还涉及到人体的免疫系统,因为中医讲“肺主卫外”,这个“卫外”指的就是抵御外邪的能力,就是免疫系统。
过度的悲哀,消沉,人的免疫力是要降低的,这一点最明显的就是癌症病人。癌症研究者发现,癌症的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这些人在被诊断癌症之后,人变得极度悲观,由此一靡不振纸质一病不起,究其原因,是悲观的情绪使免疫力明显下降,由此给了癌症细胞繁殖和扩散的机会。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形容的也是这种心理状况,他们因为悲哀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没有心气了。所以,悲伤肺的更准确解释,是悲伤会使人的免疫力降低, 后者可以导致包括肺在内的, 全身任何一处器官组织的损伤。
指过度悲忧,导致肺气耗伤或宣降失常。临床常见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症。
5、恐伤肾

指过度恐惧,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临床可见阳痿,早泄、遗精、滑精、骨痿、等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则百病除”。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也被称为生命的本质,是生命的动力。肾虚会削弱生命力,所以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肾阳虚衰,男性表现为阳痿,早泄和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和不孕等。中医也有一个念头:“肝病先调节肾脏,肾病先调节肺,肺病先调节脾脏,脾病先调节心脏,心脏病先调节肝脏。”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和内病外治的萡喜,是以外用透皮入窍的给药方式,来补肾养精以温运阳道,自举而起。

(百度一下“萡喜”,你就知道)
2022-06-14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4-09-21 02:36: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