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立根于阴阳五行学说。包涵朴素唯物主义和原始辩证法,普遍联系性和整体性的认识论的哲学思想。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概括了古人对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为原始的归纳辨证法。早在约两千年前,阴阳学说就被引用玫医学领域,

成为中国医学的一种理论。在我国医学中,无论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为了完整地理解我国医学的精华,有必要了解阴阳和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一、基本概念: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学说,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我国医学便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以补充阴阳学说。

(一)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有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脤有〞生我〞(母)和〞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又都具有〞我克〞(所胜)和〞克我〞(所不胜)两方面的关系,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图一)。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五行生克制化是正常现象。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出现异常现象,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的变化。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相乘是过度的相克,超过了正常制妁的程度,其规律同相克,但被克者更加虚弱。
相侮即〞反克〞,又叫反侮,即本来是自己所能克胜的,却反而被它克胜,其规律与相克正好相反(图二)。例如,正常时土克水,若土气虚弱,或水邪泛滥,水就反过来侮土。
(二)五行归类:中国医学中以五行为中心,将自然界和人体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按其属性、形态相类同的,分别归纳成五大类,其关系简列如下表:二、临床应用:中国医学的五行说,是将人体各部份归属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归纳的同类事物之间发纵的联系,各类事物之间发生横的联系。在纵的联系方面,例如属于木的,有肝、胆、目、筋、怒、青、酸、风等,
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是〞肝开窍于目〞,〞肝主筋〞,〞怒伤肝〞,肝病易生〞肝风〞等等。临床上,望诊时常以面部的色泽来辨别脏腑的病证,如青色多属肝风,赤色多属心火,黄色多属脾温,白色多属肺寒,黑色多属肾虚。
而用药时,有时也可按五脏与五味的关系加以选择,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等等。
2023-02-03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1:51: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基础包括了精气学说、阴阳和五行,这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精气学说强调了人体的构成和功能,阴阳则描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五行则阐述了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在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种观念体现在...

  • 中医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藏象学说。首先,阴阳五行学说阐述了宇宙和人体的阴阳属性以及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规律,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其次,经络学说探讨了人体经脉的分布和气血流动,为中医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藏象学说揭示了器官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体与自然环...

  •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它通过观察矛盾现象,将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

  • 中医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哲学之中,其中最为核心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这一哲学思想不仅指导着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还深刻影响着中医对于人体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微型的宇宙,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与外界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息息相...

  • 中医理论基础包含了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以及藏象学说等关键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宇宙和人体都含有阴阳和五行的特性,阴阳代表了物质和能量的对立统一,五行则是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的循环转化,代表着物质的生成、转化和消亡。经络学说深入研究了人体内部经脉的分布和流动规律,这是中医治疗的基本...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