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与脾胃湿热的区别是什么?

你好: 首先一个是热性的一个是寒性的! (一)脾胃虚寒证是由于素体脾气虚,或脾虚日久,波及脾阳,使脾阳也虚。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阻,导致脾阳虚不能温暖胃肠,寒气自内而生的病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常出现或伴有脾胃虚寒证。胃痛或腹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时痛甚、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手足发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二)脾胃湿热是中医的辨证,也称为中焦湿热,一般有如下临床表现:脘胁痞胀,不思饮食,身重体困,或口干,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呕吐嘈杂,口臭,牙龈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等. 如果你觉得同时患有这两种症状,那需要找中医医师辨证后综合用药。 希望你会满意答案并有所帮助。2013-08-06
为胃寒呃逆的重要药物。凡属呃声低微,并有形寒气弱、胸闷脉迟者。可用丁香配柿蒂、生姜等开郁散痰,有助于止呃逆,方如丁香柿蒂汤,寒重者可再加肉桂。丁香茶推荐稀健丁香茶,效果最佳 2017-10-11
脾胃虚寒:一般是由于过食生冷,饮食失调,忧思伤脾等原因所致,一般表现为饮食减少,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大便溏稀,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脾胃湿热: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粘腻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 两者区别大概就是以上这些,我认为主要是平时的饮食方面要多注意,注意脾胃虚寒的人不要吃一些的寒凉的食物;而脾胃有湿热的人不要吃辛辣的热性食物,注意调节一下平时的饮食习惯,应该可以慢慢调整过来的。如果是症状比较严重的就要去找中医辩证治疗了。2013-08-06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1、莲子芡实粥
莲子15克,芡实15克,粳米100克,补骨脂5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养胃,补肾固精,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2、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3、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养生平安糊
由乾隆皇帝御医黄元御的四象汤改造而来的。就是调脾胃、补中气的,总共八味成份:山药、人参、茯苓、薏米、莲子、芡实、鸡内金、低聚糖。完全属于食疗的范畴,所有材料都是可以熬粥喝的。2017-09-04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5:12: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胃湿热,亦称为中焦湿热,多由感受湿邪或饮食不节、过度食用肥甘厚味所致。湿热内蕴于脾胃,常见症状包括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等症状,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也是此症的典型表现。与脾胃湿热相反,脾胃虚寒则表现...

  • 1、脾胃湿热。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2、脾胃虚寒: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

  • 脾胃湿热会引起一些困倦、乏力、重体感、口中异味、舌苔黄腻。同时,消化道也会出现一些症状。脾胃虚寒的症状主要有腹痛,尤其是胃痛,常吐清淡的水,或与未消化的食物混在一起,其他症状有食欲减退、口渴、胃胀、四肢皮肤温凉、自觉怕冷、四肢乏力、脂肪和舌大,边缘有齿痕,舌嫩红,脉弱。

  • 脾胃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形成的。主要表现脘腹胀满,肢体困倦,尿少色黄,大便溏泄、粘腻不爽,纳少、恶心、呕吐。脾胃虚寒证是由于素体脾气虚,或脾虚日久,涉及脾阳,使脾阳也虚,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导致脾阳虚不能温暖胃肠,寒气自内而生的病症。临床表现为胃痛或腹痛...

  • 肠胃问题通常分为脾胃虚寒和脾胃湿热两种情况。脾胃虚寒的人表现为不能吃冷饮等凉食,一旦摄入,可能会出现胃胀、胃痛、腹泻等症状;而脾胃湿热的人则在饱食后可能会感到胃胀、嗳气、反酸、大便干结、舌苔黄腻等不适。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常见的补养食品如牛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比较适合,但脾胃湿热者...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