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载三焦概念的古典

三焦”一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记载,“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认为三焦为六腑之一,其分布从头至脚,无处不管。《难经》明确提出三焦的分布为“上焦者,在心下,下隔,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
现代中医学认为,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词,2022-12-01
最早记载三焦概念的古典是《黄帝内经》。三焦这个概念,最早出自《黄帝内经》,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既包括解剖位置的分类,也包含了辨证治疗的思想。2022-11-30
最早记载三焦概念的古典,应该是《黄帝内经》2022-11-30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3 15:14: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三焦”一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记载,“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认为三焦为六腑之一,其分布从头至脚,无处不管。《难经》明确提出三焦的分布为“上焦者,在心下,下隔,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现代中...

  • 在中医领域,人体内腑、脏、筋、髓、血、骨、脉、气八个气血会合的穴位被称作“八会”。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张守节正义引《八十一难》:“府会太仓,藏会季脇,筋会阳凌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大渊,气会三焦,此谓八会也。”这些穴位被认为是气血汇聚...

  • 1.萌芽阶段—殷商时期“疾医”可谓最早的内科医师。 2.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巨著,记载了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诊断和治疗原则,体现了整体概念和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创立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3....

  • 上焦_中焦_下焦的合称。是六腑之一。人体脏腑中,三焦最大,是标称的,从位置上分,上焦在膈之上,包括心肺。膈下和脐上是中间病灶,包括脾和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三焦的具体功能为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元气是组织气化活动的原动力,而三焦通行元气又关系到全身气化功能的正常运行);...

  • 到了吴又可,他最先提出了“疠气”、“天受”、“传染”的概念 这是中医对传染病最早、最明确的的认识和记载。叶天士又从吴又可疠气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外在环境的变化发展出了卫气营血辩证。吴鞠通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三焦辨证”(界定有争议,简单划分,心肺上焦、脾胃中焦、肝肾下焦)的学说。...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