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六--9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是指包围心脏之外的一层包膜,称之为心包。心包上密布细筋膜样的脉络,所以又称心包络。心包络又称心主。它是心的外卫器官,是实质脏器。心包上的脉绺是气血通行的道路。

其一,保护心脏。因为心与心包络以膜相连,是心脏的外围器官所以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灵枢·邪客篇》说:“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这说明心包能够代君受邪。它有病时则表现为心的病症。如神昏、谵语等。故外邪侵入心脏的时候,心包首当其冲。其代君行令。因为心脏的阳气宣发,要通过心包络的脉,所以心脏能主宰心包络。但心脏的作用只有通过心包络传达出去,才能发挥。故心包能起到代君行令的作用。

心包的经脉叫手厥阴经。手厥阴经起于胸中的膻中之分,还属于心包络,从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循行,从胸到腹依次联络着上、中、下三焦。它的胸部的支脉,沿着胸中循行,出于胁部,到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处,上行到腋窝,然后沿着上臂的内侧,循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少阴经之间,进入肘窝之中,由肘窝向下行于前臂的两筋之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的中冲穴处。

它的掌中的支脉,从掌中的劳宫穴处分出,沿着无名指到其指端的关冲穴处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见图)

手厥阴经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运行心包的气血联系并濡养与心包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器官。因为手厥阴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所以它以通行心包的血气为主。因此《灵枢·经脉篇》有“心主手厥阴心络之脉”的说法。即指出心包与手厥阴经的生理关系。另外手厥阴经脉属心包络,历络三焦,循胸中、胁及上肢内侧中线等部位,使它们和心包络之间构成一个小有机体。它把心包络的血气输送到这些组织器官中去,使它们得到濡润和滋养,从而完成它们各自的生理功能。如果手厥阴经脉的经气运行失常,就会出现心悸、心烦、神经失常等心包为患的病症。或者出现胸胁支满、上肢痉孪等经气痹阻的病症。但是它同时也必须依赖于心包络的血气的濡养,才能够发挥它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膻中,并不是实质的脏器,而是指胸中两乳之间的部位。《灵枢·胀论》说:“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灵枢·海论》说:“膻中者,为气之海。”由此可知膻中包括心包络和气海。那膻中的功能是什么呢?膻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其是膻中为气海,主气化。因为膻中为宗气集聚之处,故又名气海。它主要作用于心、肺二脏。对于肺脏,气海的宗气支持肺的呼吸,并且是鼓荡语言声音的动力。对于心脏,气海的宗气是推动心的血脉运行的动力。所以气海能为心肺转输气血、协调阴阳。临床中气海有余,阳气过亢则容易出现胸中满闷、喘息、面赤、心烦等肺、心的病症。如果气海不足,宗气虚则容易出现呼吸气弱,语言无力、面㿠(huang)白,心悸等肺、心病症。这些说明膻中为气海有主气化的作用。其二,是膻中为臣使之官,代君行令。臣使即是指使达君主命令和意志的官员。膻中为臣使之官,正说明膻中能代替心脏发挥作用。膻中代君行令包括了心包络和气海两方面的作用。因为心火的宣发散出首先要经过心包络,而后才能到气海,由气海宣发出去而发挥作用。心火的正常宣发,能够促进人的精神舒畅,心情愉快。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此之谓也。2022-07-11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8:05: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心包是指包围心脏之外的一层包膜,称之为心包。心包上密布细筋膜样的脉络,所以又称心包络。心包络又称心主。它是心的外卫器官,是实质脏器。心包上的脉绺是气血通行的道路。其一,保护心脏。因为心与心包络以膜相连,是心脏的外围器官所以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灵枢·邪客篇》说:“诸邪之在于心者,皆...

  • 五脏分别是:肝、心、脾、肺、肾;脏是指胸腹腔内之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职能虽各有所司,但彼此协调,共同维持生命进程。六腑分别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

  • 《针灸学》中的手少阳三焦经是作为经脉名称的专用名词,与本文中的三焦意义迥然不同。三焦的经脉叫手少阳经。手少阳经,起于无名指末端的关冲穴,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沿着手表面腕的背部,出于前臂外侧的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然后沿着上臂的外侧循行,达于肩部,与足少阳经交会于肩井,然后从足...

  • 5、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6、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从_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_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

  • 其一,是小肠的上段:从胃下移到小肠的水谷,经过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分离其清者即水谷的精微被吸收,并由脾的升清作用转输,送到五脏六腑。其浊者即剩余的水谷的糟粕和水液,在胃气的降浊功能的作用下,继续下移,传导到小肠的下部。其二,是小肠的下段:水谷的糟粕传导到小肠的下段,在小肠与大肠相接的阑...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