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为什么这么可怕?老中医带你了解中风背后的风险

导读:本文是钟孟良医生的口述记录。钟孟良,原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中医硕士研究毕业,师从我国近代皇家医学传人,清太医院院士赵文魁之子—近代著名温病学家赵绍琴教授,并得其医学真传。临床、教学、科研四十年,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中医疑难杂症专家,曾经主持大型中医医院业务技术工作近二十余年。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医药学报”常务编委等职,临床精于辩证施治,疗效卓著。
一、什么是中风? 中风在中医上是指突然之间、仓促之间出现人的昏迷、摔倒、扑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一系列症状,就是西医所说的脑卒中、脑梗塞、脑淤血,根据中风发作时症状的不同,可辨证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中医治疗中风 历史 悠久,在中风急救方面,帮助病人恢复神志,减少死亡率方面,中医也有自己特殊的优势。
二、中医对中风是如何辨证的?
中医对中风的辩证,大致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出现颜面的神经麻痹,或者是肢体麻木,活动的不随意、瘫痪,叫做中经络;如果出现神志昏迷、扑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叫做中脏腑,出现中脏腑,肯定有中经络的症状表现,其中中脏又可分为闭证或者脱证,所谓闭证,就是风火痰浊导致的昏迷,中脏腑如果病情加重了,就可以导致脱证,一般出现脱证症状,病人在半天之内可能就会死亡。
三、中风的高发人群
中风大致有以下几类人群容易高发:一是有家族史的病人,比如说家中某一代人中间,可能都出现了中风现象,但是家族史中高发中风病人并不多见;第二类是肥胖人群,如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的病人,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这种人群容易发生中风;第三类是生活极其不规律的病人,这类人血压不稳定,容易导致动脉附壁血栓、风湿性心脏病,形成心房纤颤,并且发作频繁,当附壁血栓脱落后就会导致中风。
四、中风发生前有哪些预兆?
一般中风在发生之前,会出现一些征兆,如病人突然出现肢体运动异常或者感觉出现异常,四肢麻木,或者剧烈头痛,心情极其烦燥,站立不稳,双眼蒙黑,这些都有可能是中风的前兆,而中风的根本原因,则是内脏的积劳、积虚、积损,内脏颓败导致。
五、导致中风的原因有哪些?
中医对中风发病机理的解释,中风不是一种诱因引发的,而是长期诱因的积累,导致的结果,长期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久食不节;二五志过极;三是不注意 养生 ;四过度疲劳、过度损害;五特殊体质的人,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风病虽见之于猝然,而其发病之根由乃是长期内伤、积劳、积损、颓变,导致阴阳气血逆乱、猝暴之变而产生,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相关。
六、中风的治疗
中风可辨证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中经络要用活血、涤痰、化饮的药物疏通经络,中经络面瘫型要用益气祛风,通络牵正的方法,将益气药、祛风药配合起来,再加上虫类药,达到能够疏风涤痰的作用,必要时还应配合针灸治疗;如果是中经络偏瘫型,要用清肝熄风、清火涤痰、祛风牵正的方法治疗;中脏腑是中风里面的重急症,如果是阳闭,急救要避免出血,同时还要用清火降火的药,将通经活络的东西配合起来,帮助病人渡过危机期;阴闭的治疗要点是涤痰,通经活络、宣窍,生命指征稳定以后,及时的治疗残废,减少致残。
七、中风与痫证、痉证、厥证如何区别?
第一,将中风和癫痫病分开,癫痫病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羊羔风,患者有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吐涎沫的症状,醒过来以后,没有任何后遗症反复发作,没有口眼歪斜,也没有半身不遂,只是暂时性的神智甚至丧失,这是痫证;第二痉症,患者会出现角弓反张,手足痉挛等症状,痉症也没有后遗症;第三需要和厥证区分,患者虽然神志丧失,但是没有出现偏瘫、口眼歪斜等症状,过一段时间患者可以自行恢复,所以中风与其他疾病的区分,需要抓住中风的特点。
八、突发中风如何急救?
中风患者的急救,首先要弄清楚情况,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避免手忙脚乱;第二就是不能乱动病人,让病人尽量保持安静,判断病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需要搬动的病人,建议一定要平持位移,平稳地到达医院,让出血快速地得到控制。
2022-07-18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0:58: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对中风发病机理的解释,中风不是一种诱因引发的,而是长期诱因的积累,导致的结果,长期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久食不节;二五志过极;三是不注意 养生 ;四过度疲劳、过度损害;五特殊体质的人,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风病虽见之于猝然,而其发病之根由乃是长期内伤、积劳、积损、颓变,导致阴阳气血...

  • 北芪炖南蛇肉 这种食疗方法是脑中风患者在日常需要重视采用的,可以有效的缓解多种严重的临床症状。需要的原料包括黄芪60克,南蛇肉200克,生姜3片。将蛇肉洗净,与黄芪、生姜共炖汤,加油、盐调味即可。饮汤食肉。益气通络。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闭阻、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 中风导致突然头晕、肢体麻木、面部麻木、舌麻木、倒扑、流口水、晕厥、呕吐等,可造成偏瘫或死亡,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病,多数很难完全治愈。 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的最主要三大 之一。 诱发中风的危险因素很多,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肥胖、以及膳食摄入...

  • 1.和不喝酒的人群相比,每周摄入280g(1两相当于50g)酒精会使收缩压增加5mmHg,中风的风险增加约30%。 计算模型显示:每周饮酒100-200g的人,40周岁时寿命会减少6个月,饮酒量为200-350g的人,寿命减少1-2年,饮酒量大于350g的人,寿命减少4-5年。2.对于国内的男性来讲,饮酒会诱发8%的缺血...

  • 气在中医中对于血有温煦、推动和统摄的作用。气虚会导致推动和温煦血液的功能减弱,血液运行不畅,进而出现血瘀。因此,高血压和中风等血脉病变的根源在于气,调气、补气是治疗的关键。在临床上,人迎穴作为“气海”的输注穴位,是防治高血压和中风的主要穴位之一。人迎穴 基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证实,刺激...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