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中医讲是什么原因?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症、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降低或桥脑尾侧网状核功能亢进有关。
病因目前未明,但可发现此病跟基因、环境因素及某些中枢神经疾病有关。对可能诱发发作性睡病的环境因素现在知之甚少,文献报道有包括头部外伤、睡眠习惯改变、精神刺激及病毒感染等。而发作性睡病与遗传基因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约8%-1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家族史,患者直系亲属患病的几率为对照组的10-40倍;25%-31%的单卵双生子共患发作性睡病,提示遗传因素在其起病中有重要作用。HLA等位基因DQB1*0602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达88%-100%。
西药治疗
(一)过度嗜睡的治疗
1、中枢 :对网状激活系统产生激活作用,发挥很强的兴奋效果.是治疗睡眠发作的有效药物。
2.其他药物:因发作性睡病与DA 的代谢有关,可通过提高突触前的DA 水平来治疗发作性睡病。
(二)猝倒的治疗
1 .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可逆转猝倒发作,如地昔帕明、维洛沙秦和文拉法辛等,均能有效地对抗猝倒。
2 .三环类抗抑郁药:能增加血液中NE 等单胺类的含量,是常用的抗猝倒药物。
3.羟丁酸钠:是GABA 的衍生物,达峰时间为40 分钟,半衰期为53 分钟,用药1周后猝倒发作即减少53 %, 4 周后减少69 % ,对日间思睡、睡瘫症和人睡前幻觉等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失眠的治疗
患者如在白天使用 后,夜间可出现失眠或睡中不宁等,此时宜选用短半衰期催眠药,如唑吡坦等睡前口服,尽量避免给予半衰期长的催眠药,以防白天睡意加重。
中医中药治疗
(一) 心脾两虚
1. 症状 嗜睡,睡前多眼花幻影,神疲心悸,面色不华,苔薄白,脉细弱。
2 .治法 补益心脾。
3 .方药 归脾汤加减。
若腹胀、脘闷、纳差、舌苔腻者,加茯苓、藿香、厚朴以芳香化湿,健脾行气;睡前眼花幻影较多因心阴不足者,加麦冬、玉竹、北沙参。
(二)脾气虚弱
1 .症状 整日昏昏欲睡,面色萎黄,神倦肢怠,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健忘易惊,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2 .治法 补益气血,荣脑醒神。
3 .方药 养心汤加减
如水饮内停,心悸怔忡者,加猪苓、槟榔、泽泻;整日昏睡不醒者,加苏合香、石菖蒲、益智仁以开窍醒神。
(三)肾阳不足
1 .症状 嗜睡发作,或昏昏欲寐,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微弱。
2 .治法 温补肾阳。
3 .方药 右归饮加减。
若气虚血脱等,加人参重用并加白术、黄芪。
(四)髓海不足
1 .症状 怠惰嗜睡,腰膝酸软,头昏脑鸣,或耳鸣耳聋,神情呆滞,思维迟钝,精神不济,记忆力减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
2 .治法 填精补髓,健脑利窍。
3 .方药 左归丸加减。
遗精,梦交者,加生牡蛎、金樱子、芡实、莲须固肾涩精;潮热,盗汗,口干者去山茱萸、鹿甲胶,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
(五)心阳不足
1 .症状 嗜卧倦怠,精神萎靡,畏寒肢冷,面色晄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 .治法 温补心阳,补益心气。
3 .方药 桂枝甘草汤合人参益气汤加减。
畏寒肢冷甚者,去桂枝加肉桂、干姜以补火助阳,温通经脉;面色苍白血虚甚者,加阿胶、熟地、枸杞子、何首乌补血。
(六)胆热痰阻
1 .症状 昏困嗜睡, 头晕目眩,口苦口干,呕恶,胸胁满闷,舌红苔黄,脉弦数。
2 .治法 清胆化痰。
3 .方药 蒿芩清胆汤加减。
因痰浊内阻,气逆不降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加旋覆代赭汤以益气和胃,化痰降气;若昏睡不醒者可加安宫牛黄丸醒脑开窍。
(七)暑湿伤气
1 .症状 昏困嗜睡,四肢困倦,纳呆胸满,身热自汗,头痛,口渴,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苔腻,脉虚。
2 .治法 清暑益气。
3 .方药 清暑益气汤加减。
若暑热较甚者,加石膏;湿浊甚者见舌苔白腻,去麦冬、知母,加广藿香、草豆寇。
(八)脾湿肝郁
1 .症状 嗜睡频作,头脑昏蒙,精神委顿,肢体沉重,倦怠乏力,月经量多,色紫有块,腰重痛,白带多,咳吐浊痰,头晕头痛,或胃脘嘈杂,神疲面晦,记忆力差,便干溲黄,舌淡红,苔白厚而腻,脉沉弦。
2 .治法 健脾疏肝,除湿醒脑。
3 .方药 完带汤加减。
白带多者加乌贼骨、芡实、煅牡蛎收涩止带;咳吐痰浊较多者加法半夏、天南星;头晕、头痛重者加菊花、川芎、天麻等。
(九)湿浊困脾
1 .症状 嗜睡频作,头脑昏蒙,精神委顿;肢体沉重,倦怠乏力,胸闷痞满,口腻纳呆,舌质淡,舌苔白厚而腻,脉濡缓或滑。
2 .治法 健脾祛湿,开窍醒神。
3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泽泻、桂枝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者,加钩藤、珍珠母、代赭石息风潜阳。
(十)瘀血阻滞
1 .症状 嗜睡发作,迁延日久,神疲乏力,头脑昏沉,记忆力减退,时有头痛,失眠多梦,舌质紫暗,常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无力。
2 .治法 行气活血,开窍利脑。
3 .方药 通窍活血汤加减。
若头痛甚者加葛根、延胡索等;夹瘀血抽搐者加僵蚕、全蝎、蜈蚣。
中医针灸治疗
1 .体针
( 1 )方法1
主穴:鼻交。
配穴:神门、三阴交、太冲。
( 2 )方法2
主穴:申脉、照海。
配穴:百会、三阴交。
2 .头针
主穴:国标头针顶中线、额中线。
配穴:湿浊困脾者加额旁二线(双)、额顶带;心脾两虚者,加额旁一线(右)、额旁二线;肾阳不足者,加额旁三线(双)、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双);髓海不足者,加额旁三线(双)。
3 .温针灸
取穴:通里、大钟、心俞、脾俞。
4 .耳穴贴压 取神门、脑干、皮质下、枕小神经点、肝、脾、心穴。
推拿按摩治疗
采用循经推运松解疗法。令患者取俯卧位,身体放松,平稳呼吸。术者位于患者右侧,用双手的拇、食、中和无名指在患者体表操作。
心理治疗
1 .发作性睡病部分患者出现反应性抑郁症状,应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增强其治疗信心,并取得家人、同事的理解与支持。
2 .行为治疗: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3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强调有规律的工作和休息,尽量保证夜间获得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白天加强体力活动以改善白天过度嗜睡。2021-12-27
发作性睡病主要的病因考虑和遗传因素有相关性,有研究证据表明在一级亲属发生发作性睡病情况下,这类人群比正常人要高40倍左右。虽然遗传因素对于发作性睡病,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是由于环境因素相关。
如果出现头部外伤或者有存在睡眠习惯突然改变,或者出现颅脑感染都有可能会导致发生,相对来说男性发病比例,要比女性发病比例要高。

1.夜间睡眠差,或睡眠时间过短,或有睡眠呼吸暂停,即睡觉时打呼噜,并有呼吸间歇现象,影响了睡眠质量;时间长了使生物钟紊乱。疲乏、嗜睡,伴有头晕、头脑不清,可能是早期神经衰弱的一种表现。2.营养不足容易导致困乏爱睡。补充蛋白质,会使嗜睡好转。另外还有一种是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多在青春期以后起病,主要症就是白天嗜睡,表现为不分时间、地点犯困,如与客人谈话、或在工作中,都会有睡眠发作,发作性睡病一般不会引起其他器质性病变。2021-12-27
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

《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又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中医认为,睡眠主要与卫气有关,指出人体睡眠与清醒决定于卫气的出入运行和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卫气行于阴则处于睡眠状态,行于阳则处于清醒状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任何原因导致阴阳的升降出入失常,即阳不出于阴均可造成多寐。《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也说明了多寐主要是由于阴盛阳虚所致,因阳主动,阴主静,阴盛故多寐。

2.1脾虚湿困

症见:昏昏欲睡,身重嗜卧,肢倦无力,伴头昏倦怠,食后易睡,形体偏胖,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燥湿醒脾,化痰开窍

方药:藿朴夏苓汤和二陈汤加减。

2.2肝胆实热

症见:精神昏愦、常欲寐卧、大笑猝倒,夜寐多梦,噩梦纷纭,惊恐易醒,伴胸胁胀痛、口苦胸闷,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胆泻热,化痰开窍

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或黄连温胆汤加减。2022-02-16
中医上怎么解释发作性睡病呢?发作性睡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睡眠发作综合症,患者在走路、吃饭、工作时不能自控地睡眠,可伴...2021-12-27
核心提示: 发作性睡病是种睡眠疾病,突出表现为猝倒、睡眠幻觉等症状。一旦患有此种疾病,应立即治疗。例如可使用中枢 、新型中枢 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制定规律的睡眠计划。同时也可进行适当的锻炼,能够促进睡眠。
发作性睡病是种常见的睡眠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年。目前造成该疾病的原因尚未查明。通常突出症状表现为猝倒、睡眠瘫以及产生幻觉等症状。如不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一旦患有此疾病,应立即进行治疗。那么可采取何种疗法治疗?
1、中枢
例如 、哌甲酯等,能够激活系统,是治疗此种疾病的有效药物。因 存在6至12个月的耐受期,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周期性停药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同时需要注意,对此药物过敏的患者应慎用此药物。
2 、新型中枢
例如 等,此药物是种新型的催醒药物。此药物无法直接促进某种物质的释放,继而通过激活下丘脑,最后达到觉醒中枢目的。具体服用方法是每日剂量为200 至400mg ,口服2 至3小时便可达到峰值浓度,长期使用的效果会更好。在使用此药物后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是目前治疗发作性睡病的首选药物。
3 、其他药物
例如司来吉兰,这是种不可逆的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可通过降低某种物质来恢复睡眠功能。使用方法是每日剂量在20至30mg为宜,如在服用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如不良症状没有缓解,此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以上就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几个方法,发作性睡病基本无法自愈,需要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制定规律的睡眠计划。具体方法是每晚睡7至8小时,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改善。同时在饮食方面要避免暴饮暴食、酗酒等。在行为习惯方面,要进行适当的锻炼,适当的锻炼能够促进睡眠,缓解症状。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发作性睡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1、脑电图。发作时脑电图上很快出现快眼动睡眠中典型的低电位快活动。   2、脑脊液细胞检查。脑脊液中下丘脑分泌素水平明显降低。   3、CT和脑活检。常规的临床检查如头颅CT及MRI多难有异常发现。   4、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呼吸监测(PSG)及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时间试验(MSLT)可以发现睡眠潜伏期缩短及异常的快眼动睡眠,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5、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测定。HLA-DR一般均为阳性。但此并不能成为诊断标准,因为有报道家族成员表现为和先证者相同的HLA-DR2组织单型但并不发病
中医上怎么解释发作性睡病呢?
发作性睡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睡眠发作综合症,患者在走路、吃饭、工作时不能自控地睡眠,可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和催眠期幻觉等。也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发作性睡病的症状1、白天过度嗜睡:因为患上这疾病的人,是没有能力抗拒睡眠的。白天发作次数较多,在任何环境都会入睡。醒来后,会精力充沛、头脑清楚。2、猝倒:患者会不自觉低头,或者突然倒地。但是意识还是很清楚的,一般每天可能一次。猝倒时,肌肉张力完全丧失。3、出现幻觉:患者在入睡前可能会感觉到自己像做梦一样,看到一些情景。这些幻觉非常生动,仿佛就真的发生一样。因此睡眠时会出现噩梦,伴随有全身麻痹、恐惧。他们很难区分是做梦还是真实的。4、失眠:别看发作性睡病经常要睡觉,因为会发生幻觉,他们的睡眠就是断断续续的,没办法好眠。有时候白天睡眠时间过长,会干扰到晚上的睡眠。
1、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枢 、匹莫林、 等药物。该类型的药物主要功用是减轻日间睡眠,但不良反应多半是头痛、失眠、口干等,所以要注意量的服用。
2、中医治疗:瘀阻脑窍证:昏睡欲眠,入睡短暂,平时头昏沉重,健忘,面色黛黑,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化瘀通脑。通窍活血汤加减。心脾两虚证:神疲嗜睡,头晕健忘,心悸,食少便溏,舌淡嫩,脉弱,面色白或萎黄。补益心脾。归脾汤加荷叶、菖蒲等。痰湿(内阻)症:疲乏嗜睡,肢体沉重,脘腹痞胀,恶心呕吐,胸闷咯痰,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或濡,身体肥胖。燥湿化痰。平陈汤加菖蒲、白芥子等。胆热痰扰证:神情不爽,昏闷如醉,多睡少起,心胸烦闷,口苦咯痰,头目昏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胆化痰宁神。黄连温胆汤加菖蒲、胆南星等。脾虚气陷证:食后困倦嗜睡,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或卒然仆倒入睡,舌淡苔白,脉缓,面色萎黄。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加荷叶、砂仁、麦芽等。
3、改变生活方式:对生活方式、作息制度进行合理调整和安排,最大限度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自我训练,症状往往能得到较好的控制。睡前放松,可吃点东西,睡前不饮用咖啡、茶及含乙醇的饮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每天白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小憩,这样对发作性嗜睡症状的改善有好处。
4、支持性心理治疗:如果是学生得了发作性睡病以后,让患者、家长及老师了解此病的特点,避免参加一些危险性活动,如游泳、登高等,合理安排时间,必要时允许其上课小睡片刻,学会带病学习。2021-12-27
发作性睡病的发病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多因脾气不足,脾胃虚弱,中气不足,阳气不振。由于思虑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无权,化源不足,而致气虚亏虚,不能充养脑海与心神,全身虚弱神经不振亦多嗜睡。亦可因脾胃虚弱,痰湿困脾,清阳不升,蒙蔽清窍而致。2022-03-17
核心提示: 发作性睡病是种睡眠疾病,突出表现为猝倒、睡眠幻觉等症状。一旦患有此种疾病,应立即治疗。例如可使用中枢 、新型中枢 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制定规律的睡眠计划。同时也可进行适当的锻炼,能够促进睡眠。
发作性睡病是种常见的睡眠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年。目前造成该疾病的原因尚未查明。通常突出症状表现为猝倒、睡眠瘫以及产生幻觉等症状。如不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一旦患有此疾病,应立即进行治疗。那么可采取何种疗法治疗?
1、中枢
例如 、哌甲酯等,能够激活系统,是治疗此种疾病的有效药物。因 存在6至12个月的耐受期,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周期性停药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同时需要注意,对此药物过敏的患者应慎用此药物。
2 、新型中枢
例如 等,此药物是种新型的催醒药物。此药物无法直接促进某种物质的释放,继而通过激活下丘脑,最后达到觉醒中枢目的。具体服用方法是每日剂量为200 至400mg ,口服2 至3小时便可达到峰值浓度,长期使用的效果会更好。在使用此药物后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是目前治疗发作性睡病的首选药物。
3 、其他药物
例如司来吉兰,这是种不可逆的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可通过降低某种物质来恢复睡眠功能。使用方法是每日剂量在20至30mg为宜,如在服用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如不良症状没有缓解,此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以上就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几个方法,发作性睡病基本无法自愈,需要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制定规律的睡眠计划。具体方法是每晚睡7至8小时,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改善。同时在饮食方面要避免暴饮暴食、酗酒等。在行为习惯方面,要进行适当的锻炼,适当的锻炼能够促进睡眠,缓解症状。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发作性睡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1、脑电图。发作时脑电图上很快出现快眼动睡眠中典型的低电位快活动。   2、脑脊液细胞检查。脑脊液中下丘脑分泌素水平明显降低。   3、CT和脑活检。常规的临床检查如头颅CT及MRI多难有异常发现。   4、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呼吸监测(PSG)及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时间试验(MSLT)可以发现睡眠潜伏期缩短及异常的快眼动睡眠,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5、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测定。HLA-DR一般均为阳性。但此并不能成为诊断标准,因为有报道家族成员表现为和先证者相同的HLA-DR2组织单型但并不发病
中医上怎么解释发作性睡病呢?
发作性睡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睡眠发作综合症,患者在走路、吃饭、工作时不能自控地睡眠,可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和催眠期幻觉等。也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发作性睡病的症状1、白天过度嗜睡:因为患上这疾病的人,是没有能力抗拒睡眠的。白天发作次数较多,在任何环境都会入睡。醒来后,会精力充沛、头脑清楚。2、猝倒:患者会不自觉低头,或者突然倒地。但是意识还是很清楚的,一般每天可能一次。猝倒时,肌肉张力完全丧失。3、出现幻觉:患者在入睡前可能会感觉到自己像做梦一样,看到一些情景。这些幻觉非常生动,仿佛就真的发生一样。因此睡眠时会出现噩梦,伴随有全身麻痹、恐惧。他们很难区分是做梦还是真实的。4、失眠:别看发作性睡病经常要睡觉,因为会发生幻觉,他们的睡眠就是断断续续的,没办法好眠。有时候白天睡眠时间过长,会干扰到晚上的睡眠。
1、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枢 、匹莫林、 等药物。该类型的药物主要功用是减轻日间睡眠,但不良反应多半是头痛、失眠、口干等,所以要注意量的服用。
2、中医治疗:瘀阻脑窍证:昏睡欲眠,入睡短暂,平时头昏沉重,健忘,面色黛黑,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化瘀通脑。通窍活血汤加减。心脾两虚证:神疲嗜睡,头晕健忘,心悸,食少便溏,舌淡嫩,脉弱,面色白或萎黄。补益心脾。归脾汤加荷叶、菖蒲等。痰湿(内阻)症:疲乏嗜睡,肢体沉重,脘腹痞胀,恶心呕吐,胸闷咯痰,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或濡,身体肥胖。燥湿化痰。平陈汤加菖蒲、白芥子等。胆热痰扰证:神情不爽,昏闷如醉,多睡少起,心胸烦闷,口苦咯痰,头目昏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胆化痰宁神。黄连温胆汤加菖蒲、胆南星等。脾虚气陷证:食后困倦嗜睡,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或卒然仆倒入睡,舌淡苔白,脉缓,面色萎黄。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加荷叶、砂仁、麦芽等。
3、改变生活方式:对生活方式、作息制度进行合理调整和安排,最大限度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自我训练,症状往往能得到较好的控制。睡前放松,可吃点东西,睡前不饮用咖啡、茶及含乙醇的饮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每天白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小憩,这样对发作性嗜睡症状的改善有好处。
4、支持性心理治疗:如果是学生得了发作性睡病以后,让患者、家长及老师了解此病的特点,避免参加一些危险性活动,如游泳、登高等,合理安排时间,必要时允许其上课小睡片刻,学会带病学习。2021-12-27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症、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降低或桥脑尾侧网状核功能亢进有关。
病因目前未明,但可发现此病跟基因、环境因素及某些中枢神经疾病有关。对可能诱发发作性睡病的环境因素现在知之甚少,文献报道有包括头部外伤、睡眠习惯改变、精神刺激及病毒感染等。而发作性睡病与遗传基因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约8%-1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家族史,患者直系亲属患病的几率为对照组的10-40倍;25%-31%的单卵双生子共患发作性睡病,提示遗传因素在其起病中有重要作用。HLA等位基因DQB1*0602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达88%-100%。
西药治疗
(一)过度嗜睡的治疗
1、中枢 :对网状激活系统产生激活作用,发挥很强的兴奋效果.是治疗睡眠发作的有效药物。
2.其他药物:因发作性睡病与DA 的代谢有关,可通过提高突触前的DA 水平来治疗发作性睡病。
(二)猝倒的治疗
1 .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可逆转猝倒发作,如地昔帕明、维洛沙秦和文拉法辛等,均能有效地对抗猝倒。
2 .三环类抗抑郁药:能增加血液中NE 等单胺类的含量,是常用的抗猝倒药物。
3.羟丁酸钠:是GABA 的衍生物,达峰时间为40 分钟,半衰期为53 分钟,用药1周后猝倒发作即减少53 %, 4 周后减少69 % ,对日间思睡、睡瘫症和人睡前幻觉等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失眠的治疗
患者如在白天使用 后,夜间可出现失眠或睡中不宁等,此时宜选用短半衰期催眠药,如唑吡坦等睡前口服,尽量避免给予半衰期长的催眠药,以防白天睡意加重。
中医中药治疗
(一) 心脾两虚
1. 症状 嗜睡,睡前多眼花幻影,神疲心悸,面色不华,苔薄白,脉细弱。
2 .治法 补益心脾。
3 .方药 归脾汤加减。
若腹胀、脘闷、纳差、舌苔腻者,加茯苓、藿香、厚朴以芳香化湿,健脾行气;睡前眼花幻影较多因心阴不足者,加麦冬、玉竹、北沙参。
(二)脾气虚弱
1 .症状 整日昏昏欲睡,面色萎黄,神倦肢怠,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健忘易惊,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2 .治法 补益气血,荣脑醒神。
3 .方药 养心汤加减
如水饮内停,心悸怔忡者,加猪苓、槟榔、泽泻;整日昏睡不醒者,加苏合香、石菖蒲、益智仁以开窍醒神。
(三)肾阳不足
1 .症状 嗜睡发作,或昏昏欲寐,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微弱。
2 .治法 温补肾阳。
3 .方药 右归饮加减。
若气虚血脱等,加人参重用并加白术、黄芪。
(四)髓海不足
1 .症状 怠惰嗜睡,腰膝酸软,头昏脑鸣,或耳鸣耳聋,神情呆滞,思维迟钝,精神不济,记忆力减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
2 .治法 填精补髓,健脑利窍。
3 .方药 左归丸加减。
遗精,梦交者,加生牡蛎、金樱子、芡实、莲须固肾涩精;潮热,盗汗,口干者去山茱萸、鹿甲胶,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
(五)心阳不足
1 .症状 嗜卧倦怠,精神萎靡,畏寒肢冷,面色晄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 .治法 温补心阳,补益心气。
3 .方药 桂枝甘草汤合人参益气汤加减。
畏寒肢冷甚者,去桂枝加肉桂、干姜以补火助阳,温通经脉;面色苍白血虚甚者,加阿胶、熟地、枸杞子、何首乌补血。
(六)胆热痰阻
1 .症状 昏困嗜睡, 头晕目眩,口苦口干,呕恶,胸胁满闷,舌红苔黄,脉弦数。
2 .治法 清胆化痰。
3 .方药 蒿芩清胆汤加减。
因痰浊内阻,气逆不降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加旋覆代赭汤以益气和胃,化痰降气;若昏睡不醒者可加安宫牛黄丸醒脑开窍。
(七)暑湿伤气
1 .症状 昏困嗜睡,四肢困倦,纳呆胸满,身热自汗,头痛,口渴,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苔腻,脉虚。
2 .治法 清暑益气。
3 .方药 清暑益气汤加减。
若暑热较甚者,加石膏;湿浊甚者见舌苔白腻,去麦冬、知母,加广藿香、草豆寇。
(八)脾湿肝郁
1 .症状 嗜睡频作,头脑昏蒙,精神委顿,肢体沉重,倦怠乏力,月经量多,色紫有块,腰重痛,白带多,咳吐浊痰,头晕头痛,或胃脘嘈杂,神疲面晦,记忆力差,便干溲黄,舌淡红,苔白厚而腻,脉沉弦。
2 .治法 健脾疏肝,除湿醒脑。
3 .方药 完带汤加减。
白带多者加乌贼骨、芡实、煅牡蛎收涩止带;咳吐痰浊较多者加法半夏、天南星;头晕、头痛重者加菊花、川芎、天麻等。
(九)湿浊困脾
1 .症状 嗜睡频作,头脑昏蒙,精神委顿;肢体沉重,倦怠乏力,胸闷痞满,口腻纳呆,舌质淡,舌苔白厚而腻,脉濡缓或滑。
2 .治法 健脾祛湿,开窍醒神。
3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泽泻、桂枝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者,加钩藤、珍珠母、代赭石息风潜阳。
(十)瘀血阻滞
1 .症状 嗜睡发作,迁延日久,神疲乏力,头脑昏沉,记忆力减退,时有头痛,失眠多梦,舌质紫暗,常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无力。
2 .治法 行气活血,开窍利脑。
3 .方药 通窍活血汤加减。
若头痛甚者加葛根、延胡索等;夹瘀血抽搐者加僵蚕、全蝎、蜈蚣。
中医针灸治疗
1 .体针
( 1 )方法1
主穴:鼻交。
配穴:神门、三阴交、太冲。
( 2 )方法2
主穴:申脉、照海。
配穴:百会、三阴交。
2 .头针
主穴:国标头针顶中线、额中线。
配穴:湿浊困脾者加额旁二线(双)、额顶带;心脾两虚者,加额旁一线(右)、额旁二线;肾阳不足者,加额旁三线(双)、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双);髓海不足者,加额旁三线(双)。
3 .温针灸
取穴:通里、大钟、心俞、脾俞。
4 .耳穴贴压 取神门、脑干、皮质下、枕小神经点、肝、脾、心穴。
推拿按摩治疗
采用循经推运松解疗法。令患者取俯卧位,身体放松,平稳呼吸。术者位于患者右侧,用双手的拇、食、中和无名指在患者体表操作。
心理治疗
1 .发作性睡病部分患者出现反应性抑郁症状,应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增强其治疗信心,并取得家人、同事的理解与支持。
2 .行为治疗: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3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强调有规律的工作和休息,尽量保证夜间获得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白天加强体力活动以改善白天过度嗜睡。2021-12-27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4-09-20 10:53: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