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适合使用针灸

   针灸 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那么,针灸最适用于那些 疾病 ?哪些疾病用针灸治疗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用针灸疗法又是否有副作用和 注意事项 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针灸适宜治何病?
  于涛博士指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TO)官方统计,大约有43种疾病是最适宜的,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中比较常见的有 肩周炎 、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 腰肌劳损 、骨性 关节炎 、面瘫,中风后遗症,扭伤,视疲劳、慢性 结膜炎 、 鼻炎 、慢性咽 喉炎 、 胃炎 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他还举例说,像急性 胃痛 、咽喉肿痛的患者,往往一针扎下去,病人症状即可缓解,疼痛感消失大半,肿胀也迅速缓解,针灸治疗“立竿见影”的功效由此可见一斑。另外,用“天灸”来治疗支气管 哮喘 、慢性支 气管炎 、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都是根据 中医 理论和病症特点着手治疗,中医和西医在病症的叫法上也有所不同,例如中医称胃炎或溃疡引起的疼痛称“胃脘痛”、 网球 肘称“肘劳”、肩关节炎称“肩痹”等。于涛博士进一步解释说,“中医认为疾病发生的原因就是对应的脏腑或经络的气血不通,只要把脏腑和经络的气血疏通,就能基本达到治疗目的。针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和调和气血,所以往往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急性胃痛、 痛经 、扭伤等疾患。对于 癌症 引起的疼痛针灸也有一定的疗效。”
  那么,针灸治疗痛症与 中药 和西医治疗相比有何不同?于涛博士表示,中药治疗时效性相对较长,其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虽也可达到很好效果,但起效没有针灸来的迅速。西医的止痛主要是通过各类镇痛药物来治疗,如常用的 神经 阻断,也可达到较好的效果。而针灸科的治疗则主要通过整体调理、疏通经络的作用,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针灸有何副作用?
  小小针灸,发挥着无比巨大的功效,但也有人对针灸望而却步,扎针会不会出血?会不会感染?他们对针灸就是没有安全感,其实,他们是担心针灸有没有副作用呢!于涛博士指出,“这些人是多虑了,针灸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少,目前来看唯一不好的就是有少许痛感,小孩的依从性比较差些,难以耐受,还有孕妇某些部位亦不能扎针,其他人一般是没问题的。”
  同时,他提出了解决方法,依从性差或不能配合治疗的小孩,针灸时仅需在身上扎几针后不留针即可。而对于孕妇而言,虽能做针灸治疗但要注意方法,应避开腹部、腰骶部、下肢的部分 穴位 ,以免造成堕胎等副作用。除了禁忌的穴位,使用其他相关联的穴位来治疗头痛、颈椎病、面瘫等疾病均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针灸有何注意事项?
  很多人不了解针灸,在第一次治疗时难免过于紧张,容易出现晕针的场面。于涛博士说:“针灸治疗还是会有些痛的,如果是空腹、紧张、过于疲劳、身体状态不好时,很容易出现“晕针”现象。”所谓的“晕针”,指的是扎针后脸色变白、出冷汗,甚至 头晕 、头昏、眼前发黑、 血压 下降等现象。处理方法其实也很简单,于涛博士表示,立即将针拔出,让病人平躺,并饲以温开水很快就可缓解。
  另外,妇女经期不建议在腹部扎针,但如果是治疗月经病,则医生有时还会特意选择经期来治疗,这是因为排经的时候是引邪外出的良好时机,通过针灸可以把体内的寒气、痰、淤血等邪气通过月经排出体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治疗痛经也需注意,最佳针灸治疗期为月经前一周至月经结束,无论是宫寒或有淤血的患者,经过针灸都可达到很好的调整作用。
  “什么时候可以冲凉?冲凉会影响针口吗?”很多患者扎针后都会咨询医生上述的问题。于涛博士回答说,“其实,扎针后1-2小时后就可冲凉,因为针口非常小影响不大;若是 拔罐 ,则3-4小时后再冲凉;若是灸法,则建议稍微缓和之后再洗热水澡,对治疗不会有影响。”于涛博士提醒,无论是针还是灸,治疗时间和药物敷贴时间,均应遵医嘱执行,以免时间过长引起皮损。
  所以,当你不慎患病又想快速缓解症状时,不妨到中医院针灸科尝试针灸疗法,该治疗目前按所用的针法和用针数量来收费,可 医保 报销,属于“治疗费”范畴。多数病症在门诊治疗即可,但以下几种病人需要住院,如行动不方便、不能自理的病人。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
  一、 呼吸 系统疾病
  1. 鼻窦炎 ;2、鼻炎;3、 感冒 ;4、扁桃腺炎;5、急、慢性喉炎;6、气管炎;7、支气管哮喘。
  二、 眼科 疾病
  8.急性结膜炎;9、中心性视网膜炎;10、 近视眼 ;11、 白内障 。
  三、 口腔科 疾病
  12.牙痛;13、拔牙后疼痛;14,牙龈炎。
  四、胃肠系统疾病
  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16、呃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急、慢性 结肠炎 ;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24、 便秘 ;25、 腹泻 ;26、肠麻痹。
  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27.头痛;28、 偏头痛 ;29、三叉 神经痛 ;30、面神经麻痹;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
2022-06-13
mcxzy 阅读 32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6:36: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疼痛缓解:针灸能有效减轻各种疼痛症状,包括头疼、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2. 内科疾病治疗:针灸调节人体内部功能,对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内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平衡体内气血,促进疾病恢复。3. 神经系统疾病的干预:针...

  • 在所有针灸适应证的疾病基础上,五行针灸都适宜治疗,临床上针灸适应证常见的是失眠,部分患者情绪的障碍、焦虑、抑郁以及疼痛等病变,都可以使用针灸或五行针灸治疗。五行针灸起自黄帝内经,中医认为的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是在自然界中占主要地位的5种物质。五行针灸在上世纪的中叶传到欧洲,在欧...

  • 慢性疼痛患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针灸能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的人,针灸有助于神经系统调节,减轻压力,改善睡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胃痛、便秘、腹泻等,针灸调整胃肠功能。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针灸增强肺功能,缓解症状。妇科疾病...

  • 作为日常的临床工作,针灸对以下几类疾病效果尤其确切,可以是针灸比较适合的病种。第一、疼痛类疾病,对于神经痛和劳损样疼痛,针灸的效果非常好,这在国外的临床研究当中也已经得到证实,比如肩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腰痛、肋间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等等,针灸效果非常确实。第二、神经系统疾病,比如中风...

  • 1、鼻炎、鼻窦炎、感冒、呼吸道的这些疾病,包括哮喘;2、急性的结膜炎、视网膜变性、白内障都可以用针灸;3、口腔科的疾病,比如牙疼、牙龈炎;4、胃肠道的疾病比如包括呃逆、胃炎、胃疼、胃溃疡以及便秘、腹泻,包括肠麻痹;5、神经肌肉的方面比如说有疼痛、头疼、偏头疼、三叉神经痛,包括面瘫、中风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