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闻听切中望的求教

中医望、闻、问、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医学,像你说的情况是有的,而且是千真万确。
因为你的脸上表现都是你身体内部的特征表现,大便不成形属于脾虚、肝火旺会从你的脸部的分泌颜色看出,肺气不足鼻咽有碍,这些都是正常的啦,至于胃,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现在的人是十人九胃不好的。握握手说缺钙,这就不是中医了,中医不讲缺钙不缺钙的。不过,根据你说的情况,这个人可能是卖产品的骗子,如果不是骗子也是个忽悠,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卖他的产品。别理他,那个药或产品肯定没用的,即便是有点用,也是掺有激素类的东西在里面,千万注意啦。2012-05-16
望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有经验的中医能通过望诊判断人体的病症情况,但毕竟只是其中之一,完整的诊断,还是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结合才准确诊断。
  
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己的视觉,观察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望精神
  包括精神意识活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神志状况、面目表情、语言气息等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以判断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洪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证、阳证。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声音低微,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多属虚证、寒证、阴证。见于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谵语、手足躁动,虽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正气已伤,邪气过盛,病邪深入,预后不良。
望气色
  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光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颜色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证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光泽的变化即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面部气血充盛,且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于显露,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血液充盈皮肤脉络则显红色。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红色。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旺之虚热。
  3.面色白:为虚寒证或失血。血脉空虚,则面色多白。寒则凝,寒凝经脉,气血不荣或失则脉空虚。若面色苍白而虚浮多气虚;面色苍白而枯槁多为血虚。
  4.面色黄:多为脾虚而水湿不化,或皮肤缺少气血之充养。若面目鲜黄为阳黄,多属湿热;面目暗黄为阴黄,多属寒湿;面色淡黄、枯槁无泽为萎黄,多为脾胃虚弱,营血不足;面色黄胖多为气血虚而内有湿。
  5.面色黑:多属寒证;虚证,常为久病、重病、阳气虚。阳虚则寒,水湿不化,气血凝滞,故多见于肾虚及血瘀证。
  6.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和肝病。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
望形态
  外形与五脏相应,一般地说,五脏强壮,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的外形也衰弱。
  1.体形结实,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表示体格强壮,正气充盛;形体瘦弱,肌肉瘦削,皮肤枯燥,表示衰弱,正气不足。
  2.形体肥胖,气短无力,多为脾虚有痰湿。
  3.形体消瘦,多为阴虚有火。
  4.手足屈伸困难或肿胀,多为风寒湿痹。
  5.抽搐、痉挛、多是肝风。
  6.足膝软弱无力,行动不灵,多为痿证。
  7.一侧手足举动不遂,多为中风偏瘫。   
舌诊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五)望少儿指纹   
指纹是指浮露于食指桡侧可见的脉络(即食指掌侧的浅静脉),是由手太阴肺脉分支而来,所以望小儿指纹与诊寸口脉具有近似的临床意义,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幼儿。望指纹,主要是观察其色泽与形态的变化。  
 (1)三关:小儿指纹分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命关。
  (2)望指纹的方法:医生用左手把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地从命关向气关、风关推数次,使指纹明显,便于观察。
  (3)望三关辨别疾病轻重:指纹仅见于风关,表示邪浅病轻易治;至气关则病势较重,病邪较深;如由风关、气关透至命关,即指纹伸延到指端,所谓“透关射甲”,则病深而危重。    (4)望指纹的色与形:正常的指纹,黄红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颜色的变化:纹色鲜红多属外感风寒表证;紫红色为热证;色青主惊、主风、主痛;色淡为虚证。
  形态的变化:纹色深浓粗大,为邪盛病重、指纹极细、色淡、多为正虚;纹浮为病在表;纹沉为病在里。
一般认为指纹充盈度的变化主要与静脉压有关。在心力衰竭、肺炎等患儿,大多数向命关伸延,这是由于静脉压升高所致,静脉压越高,指纹的充盈度就越大,也就是越向指尖方向伸展。指纹的色泽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体内的缺氧程度,缺氧越甚,血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就越多,指纹就更显青紫。故在肺炎及心力衰竭的患儿多出现青紫色或紫色的指纹,贫血的患儿,则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减少、指纹色也变淡。  
 (六)望排出物 排出物包括痰涎、呕吐物、涕、泪、汗、脓液、二便、经带等。观察排出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为辨证分析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然而往往大部分内容物由患者观察叙述,成为问诊的内容,一般而言,排出物色淡,清稀者,多为寒证,色深粘稠者多属热证。2012-05-16
中医望闻问切中的望是观气色和神情

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望面色,以面部颜色光泽变化为主要内容,包括面部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与出现的部位,可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变化和病邪所在的部位。

   望形态,
①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平衡。同时,形体胖瘦还可体现病邪性质,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躯干肢体的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诊断意义,如鸡胸、龟背,多属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由肾精气亏损或脾胃虚弱所致;胸如桶状,多为伏饮积痰,而致咳喘顽症;单腹肿大四肢瘦,为鼓胀。
②望姿态。即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行为动作。如面唇指趾颤动,若为热病属热盛动风,若为内伤杂病属血虚阴亏;四肢抽搐痉挛,颈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痉病,多见于肝风内动或热盛动风等证。手足运动功能失常和各种疼痛症状,也可通过望姿态推断出有关病证。如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痿证;手足关节肿痛,行动困难,是痹证;手足不能运动,麻木不仁,或拘急,或痿软,为瘫痪;

五官(目、耳、鼻、口、舌)与五脏气血盛衰有关,望五官神色形态变化,可直接诊察脏腑病变。

  肝窍于目,肝胆不好的人,眼睛发干,发涩,无光泽,许多人甚至“猛眨”眼睛。其华在爪(指甲),也就是表现在指甲上,肝胆好,免疫系统好,通常指甲会比较光滑,有光泽,坚硬,否则是灰指甲,易断,或有真菌感染。还有肝是主筋(肌键)的,手背上的青筋暴露,代表肝胆不好

如果舌头比较淡、白的话,是代表心血不足,供血不太好。如果心血瘀阻,舌头是暗紫色的。有人舌头溃烂是心火旺的表现。其华在脸,心脏正常的人脸色是白里透红的

脾(胃):开窍于口、唇,其华在肌肉。脾胃好的人嘴唇是淡红色,有光泽的,不好的呢是淡、白、萎黄,这种颜色让我们来判断脾胃好不好。胃不好的人容易有口气,特别是胃炎或溃疡的人。脾是负责四肢的,脾胃好,肌肉是轻健有力。否则,肌肉松驰、无力

肺是开窍于鼻。鼻是用来呼吸的,吸入新鲜空气,排出废气。鼻不好的人,会影响体内正常的循环,会引发肺的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也会诱发鼻腔的炎症。其华在皮毛,肺是给皮毛供应营养的,肺不好,皮毛就枯槁,不光滑,粗糙,汗毛生长方向杂乱,脸上的毛孔粗大

肾主骨,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肾不好的人,易耳鸣,听力也会渐受影响。老年人常出现失聪(耳聋)的症状,就是肾功能虚、衰的体现;肾是给骨胳提供营养的,

鼻头是代表脾,鼻翼代表胃。鼻头红(酒糟鼻)实际是脾胃不好。脾不好,胃肯定不好,“十人九胃”,若鼻头发红或酒糟鼻者或鼻头肿大或毛孔粗大,可能是脾热或脾大,一般感觉头重,脸颊疼,心烦等。若鼻头发黄或白,是脾虚,会出现汗多、畏风、四肢懒动,倦怠、不嗜食等

总之,望确实是能望出很多信息的

你说他真是太神了,说明他对你的一些判断你是认可的
其实,这期间,他不仅仅是望,你和他说了话,他就听到你的声音,
那么,通过你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就可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他握了握你的手说你缺钙,是从你握手的力度以及你手的肌肉厚实上,判断你的肾和脾,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可以作为参考的.
缺钙确实不是中医术语,但现在的人比较容易接受缺钙,不太接受肾虚
中医一般说肾虚,西医说缺钙,病情差不多
肾主骨,中医一般说补肾,西医说补钙,

你说握手的同时,也摸了你的脉象,这没有那么简单的,如果他会切脉,应该知道诊脉要取浮、中、沉三部,要在安静时进行,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切脉者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细心地分辨脉象。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於一分钟。 所以握手的同时,就算摸了我寸口,也不可能切到脉象的.

你爸胃不好,把他请到你家他简单看了看你爸,说可以治好要吃两个疗程的药,一个疗程四个月,这个确实有点夸张了,既然专程把他请到了你家,就不应该只是简单看了看,而应该是详细地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辩证论证,才能对症下药的.

综上所述,此人有一点中医基础,但并不真正正统传统的中医高手.关于你自己的一些情况,你应该引起注意,关于你父亲的治胃药,就不要轻易相信了.2012-05-17


中医望、闻、听、切是中医诊断的四种基本方法,简称“四诊法”。其中,望指的是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眼底、脉象等,闻指的是闻取患者的口臭、身体气味、呼吸声等,听指的是听取患者的声音、咳嗽、呼吸、嗓音等,切指的是用手按摩患者的经络、脉搏等。如果您有关于中医望、闻、听、切的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指导,建议您咨询医生或者寻求专业帮助。因为中医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遵循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并依据实践经验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2023-05-07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四诊各有千秋,通过目测能够看出病,这个并不稀奇,只是现在的人过于依赖仪器检测,对很多东西产生了怀疑,所以你也不要觉得奇怪,四诊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要综合起来看,所谓“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现在好多真正的中医都在民间,除开一些大家之外,我们不否认的说有江湖骗子的存在,但是也不能否认有真正的能人在。我们老家有一个草医,农闲时就采点草药卖,潦倒得很,但是他是有真本事的,有一个年轻人出车祸摔断了腿,在人民医院住了很久一直不见好转,骨头也不长合,有人推荐让他来看看,他看之后开了些草药,再加上针灸等外治方法,很快就好了,他没有要钱,留他吃顿饭就行了,真正懂中医的一定要懂传统文化,所谓医易同源,道家追求的是与世无争,不争名利,所以好多人都隐藏在了民间。2012-05-18
这人确实有点神: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缺一不可。四种方法反复确认,最终才进行诊断。此人光用望就确认病情,未免过于主观。中医博大精深,三言两语讲不清楚,自己抽时间去学一学中医或许对你应付骗子有好处。2012-05-16
望诊确实能看出一些病症,但那都是大概的不具体。望闻问切四诊要合参。有很多时候能看出病来不一定能治好病,人体很复杂的,往往都是刚吃药效果很好,过一段就没效果了,其实就是没看透。不可轻信、胃病不难治,哪有吃那么长时间药的,1,2个月就已经不少了,三思吧2012-05-16
1,中医的望是医生根据病人的一举一动和病人的整体‘包括皮肤等’来做参考判断。
2,闻是听病人发出的声音,‘包括呼吸,说话等发出的声音’来做参考判断。这里要表明,也包括‘闻味道’,也就是病人身体发出的气味,比如;脾脏有问题往往有一种臭味等...。
3,问是直接询问病人,如;发病时间,哪不舒服等.......来做参考判断。
4,切是医生对病人的脉搏进行诊断来观察病症....。
总体汇总来断定病情病因达到准确无误。2012-05-16
此人应该懂些医术,这个没必要怀疑,望闻问切是中医必须的诊断,但这家伙直接就开方了~这个有点........
本人建议你不要相信,即使真的是个中医医生,他绝对会有自己的诊所或者就职单位的,如果是民间医生,他绝对会带你去他的家里,并且它的邻居和街坊们一定都认识并且很认可他2012-05-19
骗子,中医根本没有缺钙这个概念。就这话他就露马脚了。 中医的名声都毁在这些人手上。2012-05-17
你好!警惕骗子,本人就是学中医的,中医讲求四诊合参!仅仅望就可以看病,恐怕小学课本中“扁鹊见蔡环公”才有的情节,
看你的描述,此人更像一个看相的,多半骗子,不要轻易上当,有病还是去正规医院看!2012-05-17
你不要相信他的那一套。有病应该去大的中医院看专家。他是乱说一套,正好对正了你们的症状。
我部队的退休医生,今年已经63岁。西医和中医我都懂的,中医没有那么神奇的--一看就知道你患什么病的。
不清楚的可以追问我。2012-05-16
望-----指的是看五色脸部/手部/足部/耳部反射区颜色变化 及皮表五色变化2012-05-17
呵呵,他偏得了你,却骗不了我。2012-05-20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4-09-20 14:39: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