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上“脾胃虚寒”怎么解释,有什么症状及其预防措施。

脾胃虚寒是一个证名,首先病位在中焦脾胃,性质属虚属寒。脾胃五行属土,为后天之本。所以脾胃的病就是在消化吸收上出问题,虚寒就是阳虚,阳气主温煦、阳气虚,温煦不利,故而有寒,不是外感寒邪,是因虚至寒。所以脾胃虚寒就主要表现为脾胃的功能下降、加上寒证的证候: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等。凡是有出现上述特征的,就可以定为脾胃虚寒,因病不同,症状也不完全一样。脾胃虚寒证可以见于许多疾病,也可以单独出现。

至于预防,就是滋养脾胃,《金贵要略》上讲过,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是后天的根本,因为人体时时刻刻都在用脾胃,故而脾胃容易受损,滋养要从时时刻刻做起,时刻记着不要伤者脾胃,饮食要合理,运动要适当,劳逸结合,不可思虑过度,保证脾胃键运,当然不受邪。也就不会得病。2019-09-20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4-10-06 04:01: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治宜健脾温中,代表方剂为理中汤

  • 脾胃虚寒,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包括脾阳虚和胃阳虚(亦有认为单指脾阳虚),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脾阳虚证可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

  • 脾胃虚寒,也叫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症状有纳呆腹胀、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多由脾气虚证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临床表现...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