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证,是什么病?严重吗?

病情分析:
气滞血瘀中医名称,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机运行不畅,以致血液运行障碍,形成气滞与血瘀并存的病理变化。
指导意见:
气滞血瘀症状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2013-11-10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5:10: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气滞血瘀证是一种由气机郁滞导致血液运行受阻而形成的病理状态,常见于情志不畅或外邪侵袭,特别是肝气长期郁结未解的情况。气滞血瘀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胸部和胁部的胀闷和窜痛,情绪容易急躁和易怒,胁下部位可能会出现硬块,按压时感到疼痛,且疼痛位置固定,妇女方面可能出现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血颜色呈...

  • 气滞血瘀证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由于气机郁滞而导致血行瘀阻后出现的一种证候,一般是由于情志不舒或者是外邪侵袭引起的肝气久郁不解所致。主要表现为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患者性格急躁、易怒等;妇女会出现月经失调症状,建议气滞血瘀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调理。

  • 气滞血瘀不是一个具体的病,而是一个描述人体气血运行状态的概念。以下是关于气滞血瘀的详细解释:1. 定义与表现: 气滞血瘀指的是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壅滞的状态。 在中医临床中,气滞血瘀的主要表现是疼痛,因为中医认为“痛则不通,气血壅塞”。2. 成因: 内伤:主要由于情绪的抑郁导致气机不畅,...

  • 气滞血瘀证,是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气滞和血瘀相互影响,造成气血运行受阻。这种状况常常由情绪不顺或外来的病邪侵入引起,特别是当肝气长时间郁结未能舒展时,更易形成此证。其形成过程通常始于长期的情绪压抑,导致血液流通不畅,甚至形成痰血停滞。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情绪抑郁,思维反应迟缓,面色看起来...

  • 气滞血瘀症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是由于气机郁滞而导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一种症候,一般是由于情志不舒或者是外邪侵袭引起的肝气久郁不解所致的。它是一种病理状态,一般都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液的运行瘀滞。在临床上我们主要表现为是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格表现是急躁、易怒,胁下有块块,而且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