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不可忽视,老中医教你用3个方法如何缓解

小儿脾胃尚未发育完全,消化、转运的功能也相对较弱,饮食稍有不当便容易引起脾胃不调,形成积食[1]。 宝宝积食出现后,会造成很多危害,比如积食化热降低抵抗力,引发盗汗、夜啼、便秘、腹泻等,如果宝宝本身就有咳嗽还可能会加重咳嗽 [2]。

对于缓解积食,其实有很多办法,按摩和食疗是两种简单且效果不错的方法,下面就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

很多食物都有着不错的消食功效,例如, 山楂 含有多种有机酸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服用后能达到活血化瘀、消食化滞的作用[3]。 白萝卜 能清热化痰、理气消食,服用后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此外 麦芽、谷芽、山药、莲子 等也有着提高脾胃功能的效果,是调理小儿积食的不错选择。

在按摩消食法中,首先推荐大家使用捏脊的方法 ,具体操作为:每日清晨或者洗澡之后,让宝宝趴在床上,家长用双手大拇指、食指、无名指指腹轻轻捏按宝宝脊柱双侧的肌肉,从尾椎向脖子缓缓推动。捏脊过程中会听见“咯咯”的声音,捏完之后用手掌轻抚宝宝背部皮肤,重复3-5次即可(以宝宝病情轻重决定)[4]。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疗效,还可以宝宝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柔抚300圈,然后再逆时针柔抚300圈,帮助宝宝胃肠蠕动。

除了捏脊外,还推荐穴位按摩。

补脾经 :用食中二指轻揉宝宝拇指,顺时针和逆时针各2-3分钟,达到健脾益气、增强脾胃功能的效果。

揉板门 :板门穴位于拇指下方,大鱼际处。对于积食的宝宝,家长们可以用拇指指腹揉按宝宝手掌的大鱼际,顺时针左右手各50次,可以起到健脾补气、消食化滞、缓解宝宝腹胀、大便干结的症状。

当然,为了避免积食,宝妈们日常可以多让宝宝跑一跑、跳一跳,饭后散步一小会,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日常也要让宝宝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避免一次摄入过多引起肠胃不适。

参考资料:[1]小儿积食治疗研究——《临床医药实践》2012年第21卷第10期,767-790页
[2]儿童积食莫轻视——《中国药店》2015年第4期,74-75页
[3] 山楂能健胃消食——《保健时报》2015年第14期
[4]小儿积食的中医调养——《上海中医药报》2020第10期
#生活百科## 健康 #
2022-08-05
mcxzy 阅读 36 次 更新于 2025-04-18 19:52: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时候,首先应该控制孩子的饮食,适当减少每餐摄入量,减少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摄入,同时要多补充水分,多带孩子外出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以刺激排便。对于婴幼儿,还可以顺时针按摩孩子的小腹,帮助胃肠道蠕动。还可以给孩子吃一些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可以...

  • 用于保健的话,隔天捏脊1次即可。坚持此操作对预防小儿常见病有显著效果。对初次接受捏脊的宝宝动作要轻柔,避免产生畏惧心理。2. 轻叩背俞穴 当捏脊方法不易操作或宝宝不配合时,可改用轻叩背俞穴的方法。背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距脊柱旁开1.5寸(肩胛骨内缘至脊柱正中为3寸)。人体五脏六腑之气均...

  • 1、白萝卜粥。白萝卜1个去皮后切成片,先煮一会儿,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就行了。如果小朋友能吃葱可撒几颗葱花儿 2、糖炒山楂。这个好像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特别好。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

  • 小儿纯中药穴位贴敷法”是中医依据人体经络原理,将中药贴于不同穴位,之后恒定持久给药,让药效直达病灶、标本兼治,是一种安全、纯绿色天然、疗效确切且不损伤肠胃道和肝脏的治疗方法。一位叫天天的小朋友,今年8岁,却是李医生忠诚的小粉丝。天天妈妈胡女士说,她带天天从4岁起第一次找李主任看病...

  • 运动可以消食儿,很多爷爷奶奶带的孩子,下楼不方便,户外活动少,吃得多不运动,长期就会形成积食。因此要带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甚至有外国儿科专家建议,让孩子多接触泥土,因为泥土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我们那边有个很厉害的老中医就建议孩子多玩土和沙子,这样的宝宝反而不缺微量元素和钙铁锌等。其实,...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