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找准穴位

导语:很多行之有效的中保健方法都跟穴位相关,中医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七百多个传统穴位。非专业人士很难记住如此多的穴位,更别说找准位置了。而穴位都找不到,又何谈保健呢?其实找穴位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困难,因为穴位好比我们身体的报警器,如果我们生病了,经络、脏腑出现了问题,身体上特定的部位就会变得敏感,轻轻按压就会非常酸胀,就像报警器亮起了红灯、拉响了警笛一样。这些特定的部位,多在重点穴位或是经络循行部位上,还有一部分在一些特定的反射点或反射区上,比如足底按摩反射区。所以,找不到穴位的标准位置没有关系,找到您自己的反应点,才更具意义。因为这些反应点不但是“报警器”,还是“调节器”。经常按揉这些反应点,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告别亚健康,调理好体质,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作用。循经定位:这是比较专业的一种方法。比如说拉肚子了,就重点在脾经寻找压痛点,进行按压或艾灸。这种方法不需要特意记穴位,但还是要知道经络的大体循行路线。如果不知道经络走行怎么办?下面介绍更简单的方法。脏腑体表投影区:脏腑有直接对应的体表位置,比如胃痛就在胃部的体表投影区找,腹痛就在腹部的投影区找。例如,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常常在左侧背部心脏投影区的位置有一个痛点,按下去酸胀感很强,甚至不按时都会觉得很不舒服。有人描述为“像是一根生锈的钉子钉在背上一样”,多么形象。这种感觉在休息好时会消失,劳累、生气、受冷时会加重,它能十分敏感地预测出病情变化。临床上嘱患者家属每天帮助按摩,或有虚寒表现时用艾灸,多可起到缓解冠心病症状的作用。有的朋友可能不是冠心病,而是工作压力大或情绪不稳定,也常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取此部位也多有良效。四肢交叉部位取穴:先定位好病灶,以脐为参照点,左右、上下交叉取穴。比如左侧踝关节扭伤,可在右侧手腕关节处找到痛点,按压这个痛点可以缓解扭伤症状。再比如坐骨神经痛,一般是从臀部开始并向腿部放射,所以在对侧的肩关节可以找到一个异常酸痛的点,按压此点可迅速止痛。这便是平衡针灸学中的臀痛穴。全息反射区:全息反射区是指足部反射区和耳郭反射区。这些反射区也不需要记,买一张图,有什么不舒服,随查随用。再告诉您一个偷懒的小窍门:找一间比较正规的推拿按摩中心,做一次全身按摩,记下自己的痛点,回家后天天按摩这些部位就行了。找准穴位还不够仅仅是找到了自己的反应点和反应区还不够,还要了解一下,会出现哪些反应。压痛:它是一种酸、麻、胀、痛的感觉。有些人还会出现痛感沿经络传递的特点,而且病情越重,经络阻塞越严重,痛感越强。每天按摩它,经络通畅后,痛感会越来越轻,躯体症状也会随之好转。硬结:经常做肩背部按摩的人多会有此体验,如久坐或肩颈部过于紧张时,在紧张的部位就会有结节出现。有一位针灸专家总结出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就是直接针刺在肌肉紧张,特别是有结节的部位,疗效肯定。感觉敏感:如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这种表现多出现在覆盖皮肤面积较大的一 按摩手法上。如拍法,有人在运用拍法时会觉得并不是很痛,但皮肤刺痒难忍,甚至会迅速发红。这时可改成半握拳敲打,力度更加深透,痒感会减轻。敲打一段时间后,躯体症状可改善,刺痒感也会消失。那时再用中等力度拍打经络,进行日常保健即可。 温度变化:最常见的就是很多阳虚体质的人,腰部(肾俞)非常凉,还有些妇女,特别是产后常常小腹如冰,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温差非常明显,用手一试便知。这些人用灸法就再合适不过了。选准反应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养,反应点疼痛会减轻,硬结也可变小或消失,原来发凉的部位能由凉转暖。到时,您的健康就上了一个新台阶。2013-10-21
找准一个穴位,轻松解决嗓子干痒咽炎等问题

2021-02-27
一般按对穴位会有一种酸胀的感觉,有些还会疼的,最简单的一个穴位,腋窝往后大概一寸处,按下去会有酸胀感的,自己慢慢体验一下吧2019-12-09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4:59: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三、简单定位 对于不熟悉穴位的人来说,可以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找到行间穴。只需在第一和第二脚趾中间向脚背画一条线,线上大概两寸的地方就是行间穴所在的位置。这种方法既方便又实用。四、取穴定穴位 在取穴时,人体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稍微靠近大拇指的边缘,位于二趾合缝后的赤...

  • 我将分享一种简便且有效的找穴方法。首先,可购买模型小人或穴位图,直观且方便,但模型小人只能提供大概位置,不够精确,而穴位图则需死记硬背,缺乏立体感。其次,可依据“同身寸法”寻穴,即以自身手指宽度为基准,如拇指宽为一寸,食指加中指宽为一寸五,以此类推。在寻找穴位时,通常会感受到酸...

  • 常用的穴位定位法有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和手指比量法。 人体上有一些固定的明显标志,以这些标志来取穴的方法叫体表定位法。比如鼻尖上面是素髎穴;两个眉头中间是印堂穴;两个乳头中间是膻中穴;肚脐眼是神阙穴等。 骨度分寸法是以人体上的骨节作为主要标志,并依照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

  • 每个穴位都有一定的位置,寻找学位的方法有骨度量法、指量法、解剖标志取穴法。01 骨度量法是将人体分为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份为一寸,又叫分寸折量法。头两发角之间为9寸,以百汇穴为例,它位于发际正中直上5寸,用指尖按压此穴位,会有轻微疼痛,可治疗头痛,眩晕。02 ...

  • 4. 神门:位于腕掌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小鱼际向下,豌豆骨相连的一条明显肌腱)的桡侧缘。找穴时需运用解剖学知识,并结合穴位标准描述来准确找到。使用“十字坐标轴法”有助于定位。例如,神门穴的横轴为腕掌横纹,纵轴为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两轴交点即为神门。同理,足三里的横轴为犊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