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战国到汉朝时期,脉诊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史记》中记载的名医扁鹊,就是因为精于望、闻、问、切这四种方法,因而名扬各地。司马迁在《史记》中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把中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其实,这是不确切的。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脉诊的技术已经相当完善。那时,中国出现了有关脉诊的《黄帝内经》、《难经》等书,这些书中都对当时的脉诊技术有许多详细的论述。
1973年,中国考古学家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发现了中国2000多年前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以及其他一些当时用脉诊判断疾病的材料。这说明,在那时候,脉诊就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汉朝时期,中国的脉诊非常普遍。《史记》中记载的另一位中国古代的名医淳于意,就曾向他的老师学习脉诊技术达3年之久。从记载来看,他治病时,必先诊脉。在东汉的另一位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脉诊已经普遍用于临床诊断,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2020-01-02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2:01: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到了汉朝时期,中国的脉诊非常普遍。《史记》中记载的另一位中国古代的名医淳于意,就曾向他的老师学习脉诊技术达3年之久。从记载来看,他治病时,必先诊脉。在东汉的另一位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脉诊已经普遍用于临床诊断,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发展到一定水平。重要的医学文献如《黄帝内经》和《难经》,对脉诊有详细的论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脉法》、《阴阳脉症候》等医药文献,展示了脉诊在两千多年前已成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时,脉诊变得更为普遍。淳于意,即仓公,曾师从公乘阳庆学习脉法...

  •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方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因精通脉诊而闻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认为,脉诊的普及和传承归功于扁鹊。然而,脉诊的起源实际上更为古老,早在上古时期的传说中,已有医生如伏羲、神农等探讨过脉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相当成熟。重要...

  • 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以望、闻、问、切中的脉诊技巧闻名于世,《史记》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扁鹊并非脉诊的唯一创始人,史书记载上古医生如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涉及脉诊理论。这一时期的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对脉诊的论述已相当详尽,证明了脉学在那时已相当成熟。到了汉代,...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