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揉这些穴位,止咳又平喘

我导读
进入冬季之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尤其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会让哮喘发作的可能更大。如果掌握一些常用穴位,可以通过推拿疗法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一起来学习下吧!
咳 嗽
咳嗽是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咳嗽,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急性咽喉炎、胃食管反流等。临床表现应注意辨别咳嗽有痰无痰,咳嗽的时间和规律,咳声的特点,以及判断原发病症。中医学认为该病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与肺系所致。《一指定禅》指出:“咳嗽声哑,气逆发呛,手太阴肺经之病也。”又曰“穿胸:肺经受邪。咳嗽不止,流清涕,胸前有梗钻痛。即揉两缺盆穴、紫宫,刺中魁、大小骨空。”
外感咳嗽: 由风寒引发者,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清稀色白,伴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或全身酸痛;由风热引发者,咳嗽不爽,痰黄而黏,不易咯出,鼻流浊涕,伴发热头痛,恶寒恶风,微汗出口渴,咽喉疼痛。
内伤咳嗽: 有痰热、痰湿、肺燥、气虚、阴虚等见证。
治疗: 宣肺止咳。
推拿部位: 胸背部、胁肋部、前臂部。
取穴: 天突、缺盆、紫宫、膻中、中府、云门、大杼、风门、肺俞、脾俞、足三里等。上肢取尺泽、孔最、鱼际。
手法: 掌背、点按、一指禅推法、点揉法。
操作: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按天突、缺盆,点揉中府至云门,每穴3 5分钟。以掌背,在紫宫至膻中,往复3 5遍;以两拇指由胸骨剑突沿肋弓分推两胁肋部,5 10遍;一指禅推大杼至脾俞,往复3 5遍,点揉足三里;一指禅推前臂手太阴经,着重从尺泽推至孔最,点揉鱼际穴。
外感咳嗽,加一指禅推大椎、定喘、风门,拿捏风池。内伤咳嗽,加一指禅推肺俞至膈俞,拿肩井。
提示: 推拿治疗咳嗽适宜早期无痰或痰量很少,并辅助中西药物治疗。临床上应注意区分一般性咳嗽和咳嗽变异性哮喘,防止误诊。注意排除诱发咳嗽的食物过敏、气候与空气污染因素、精神因素、过度运动、药物因素等。
哮 喘
哮喘俗称“吼病”“吭病”,包括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由支气管痉挛所引起。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常因接触某些致病敏感物质引起;哮喘性支气管炎则见于慢性支气管炎之后,患者有慢性咳嗽史,后来伴发哮喘样发作。中医学认为该病由于体质虚弱,肺气宣降失常,每以外感风寒,或过食甘咸、生冷、海腥,或情志激动、劳累而诱发,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哮喘病大多在秋、冬季夜间发作,出现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喉间有哮鸣声、咳痰不爽等症状。听诊可闻及两肺有明显的哮鸣音。哮喘严重时可出现缺氧现象。哮喘发作时脉多细数。病程久延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
推拿治疗部位以胸部、腹部、背部为主。 手法 包括一指禅推定喘、肺俞至膈俞,点按天突,掌背紫宫、膻中,点揉俞府至神封,一指禅推内关、足三里、丰隆等。
操作: 患者取半卧位,以掌背紫宫至膻中,再中脘,往复5 8遍;中指点揉天突、膻中穴,每穴3 5分钟;以拇指与中指点揉胸骨两侧足少阴经穴,从俞府至神封,两指向中部挤捏,每对穴3 5分钟;一指禅推定喘、肺俞至膈俞一线、内关、足三里,每穴3 5分钟;点按丰隆3分钟;拿肩井整理结束治疗。
提示: 推拿治疗哮喘发作期,有平喘作用,但效果维持时间不长,可一日治疗2次。缓解期推拿治疗重点在于宽胸、健脾。哮喘发作时,推拿可以配合针灸、中药或平喘药物。推拿治疗中,可以带万应膏增强刺激。哮、喘、痰三者相互影响,持续推拿治疗才能显现健脾化痰的作用,同时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嘱患者注意预防发作,气候转冷应及时增添衣服;过敏体质者应注意避免接触致敏原。

经典推拿流派
一指禅推拿 历史 悠久,自扬州丁凤山创建以来已近百年 历史 ,在丁氏家族及其后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指禅推拿已由最初的少林一指禅功的武学,发展成为医学,是现代中国推拿学的代表性技法,成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包括一指禅推拿的文化背景、理论依托、练功方式、手法标准、运用技巧,以及一指禅各种推法的甄别与掌握、一指禅点穴法的腧穴定位与操作流程、推拿手法的组合、临床治疗手法与疗效的关系等,采用丁氏家族传承资料,以临床教学方式的通俗语言叙说,并将各类手法进行比较,从作用效果出发把握手法的运用,冀有效提升推拿医师的专业水准。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一指禅推拿真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丁开云 韩锺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 悦读中医 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08-18
mcxzy 阅读 154 次 更新于 2025-04-10 08:58: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以及魄户、大椎、大杼、风门等穴位,它们均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祛风散邪之功,而且脊神经中颈3胸3段的部位对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包括哮喘、咳嗽、气促和咽炎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此外,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灵墟穴”也是止咳平喘化痰的有效穴位。患者同样需采取仰卧姿势,在第三肋间隙中找到任脉旁开2寸处。对于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神藏穴”,患者需采取仰卧姿势,在第二肋间隙中找到任脉旁开2寸处。位于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或...

  • 四款润肺化痰食疗方一、鱼腥草芦根汤原料:取鱼腥草、芦根、连翘各15克。做法:加水煎煮之后倒出药汁,加入冰糖调味后饮用。功效:中医认为鱼腥草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很多人都知晓其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芦根也是常用的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 天突穴是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是任脉与阴维脉在咽喉的交会穴。对天突穴的刺激可沿任脉循行扩散,上可至鼻窍,下可达胸膈,还可通过皮部、络脉等渗灌他经,调节他经气血及阴阳的平衡。位置:在胸骨切迹中央,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是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取穴方法:天突穴位于颈部,取穴时...

  • 风池穴位于后脑勺两侧高骨下方,按摩时,两手手指交叉,拇指按压穴位,同时头后仰,保持5秒,然后放松拇指,重复此动作5到10次。另外,按摩天突穴也有助于止咳平喘。天突穴位于喉结下方凹陷处,用拇指按压10到15次即可。摩喉的方法是坐立端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搓至胸部,双手交替按搓2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