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夏季湿邪容易困阻阳气,艾灸这些穴位帮您护住阳气

夏天,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
夏季也多雨多湿,湿邪困阻阳气,影响气血运行,也会出现暑湿证等。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对于以上情况,首先建议不要一味贪凉,空调温度调到25 C之上,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并适当按摩肩颈部。可用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散寒祛湿来解除。
在夏季,艾灸可以起到很好保护阳气作用,阳气不足的朋友可以试试艾灸。
艾灸温阳
取穴: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肩平齐。
作用:温阳散寒。
操作: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 ,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大椎穴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大椎穴,并距离皮肤2~3厘米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艾灸祛湿
夏季多雨多湿季节,可常灸以下穴位以温胃祛湿。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前下方凹陷处的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神阙穴在脐中部,脐中央。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俯卧的 ,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厘米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
操作:将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5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中国中医
微信号:satcm01
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2022-07-29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11 23:24: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温阳灸大椎祛湿 可灸这四个穴位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此穴能够达到温阳散寒的效果。另外,夏季多雨多湿,可常灸以下四个穴位来温胃祛湿。取穴: 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两种灸法介绍 操作一: 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 ,请家人点燃艾...

  • 江南一带的梅雨时节,阴雨绵绵,空气湿度大、气压低,易导致湿邪困脾,出现胸闷不舒、身体困重、纳食不兴等症状。夏季暑为主气,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出现神疲乏力、短气懒言、口渴引饮、便干尿黄等症状。暑热外蒸,腠理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故夏季养生要注重养阳,不可...

  • 在湿热天气下,人体阳气旺盛且浮于外,很容易被湿邪之气所伤,建议早睡早起,中午的时候进行午休,以达到养阳目的。3、戒躁戒怒,重在心静 潮湿闷热天气容易使人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建议大家戒躁戒怒,培养遇事不乱、轻松自然的心态,情绪梳理重在心静。4、选择适当的健康运动 湿热天气中,建议...

  • 《黄帝内经》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阳气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靠人体阳气。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健康 的关键。夏天人体容易出汗,出汗离不开阳气的推动作用。如果汗出的多,伤的不仅仅是阴,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

  • 夏日炎炎,高温与湿气交织,容易让身体遭受湿毒的侵扰,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在夏季进行祛湿毒的养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我们及家人的身体健康。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夏季高温容易导致人体疲劳,过度劳累会损耗体内气血,使湿毒更易侵袭。因此,在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是至关重要。午睡是一...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