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重点:败毒散中药方剂简介

  本文“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重点:败毒散中药方剂简介”由执业药师栏目诚意推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快跟我一起来复习吧。
  败毒散中药方剂简介
  组成
  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前胡、羌活、独活各三十两。
  或是:
  柴胡、桔梗、人参、川芎、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前胡、羌活、独活各一两(30g)、甘草半两(15g)。
  运用
  1、本方为治疗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的常用方剂,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治证要点。
  2、如气虚明显者,可加重人参用量,或加黄芪以补气益虚;
  若肢体酸楚疼痛者,酌加威灵仙、桑枝、防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若咳嗽痰多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
  若用于风毒瘾疹,可加蝉蜕、苦参以疏风止痒,清热。
  方解
  1、本方证为正气素虚,又外感风寒湿邪,表阳受制,肺气失宣所致。
  2、外邪袭表——卫阳受制,邪正交争——憎寒壮热、无汗。
  外邪客于肢体、骨节、经络——头痛项强,肢体酸痛。
  风寒夹湿犯肺——肺气不宣——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闷。
  虚人外感风寒夹湿——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
  故其治法宜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功能主治
  1、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2、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呕哕寒热,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3、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 败毒散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加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注意事项
  本方多辛温香燥之品,若是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若非外感风寒湿邪,寒热无汗者,亦不宜服。(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动态2022-11-17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5:37: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本文“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重点:败毒散中药方剂简介”由执业药师栏目诚意推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快跟我一起来复习吧。败毒散中药方剂简介 组成 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前胡、羌活、独活各三十两。或是:柴胡、桔梗、人参、川芎、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前胡...

  • (1)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阳痿、宫冷、夜尿频多。常与肉桂、山茱萸、干地黄等同用,如肾气丸。 (2)治寒邪内侵,脾阳被困,而见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等同用,如附子理中丸。 (3)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水肿者。常与茯苓、白术、生姜等同用,如...

  • 丸剂可分为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1)蜜丸:蜜丸是最不易保存的一种剂型。应防潮、防霉变、虫蛀,密闭,注意包装完好。(2)水丸:因颗粒比较疏松,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霉变、虫蛀、松碎等。宜置于干燥密封处。(3)糊丸:因赋形剂是米糊或面糊,所以此类药亦不...

  • 一、乌头类 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一般中毒量为 0.2mg,致死量为 2~4mg。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中成药:木瓜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正天丸、追风丸、追风透骨丸、三七伤药片、祛风舒筋丸、小金丸、祛风止痛片、风湿骨痛胶囊、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记忆:木瓜...

  • 乳状液型注射剂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剂中乳滴的粒度 90% 应在1μm以下,不得有大于5μm的乳滴。 (三)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与分类 1.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 适用于对热敏感或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特别是对湿热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制品。 2.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