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二经脉是对称分布吗?

是对称的 以心包经为例
它上接足少阴肾经的肺部支脉,起于胸中,下接手少阳三焦经,止于小指次指之端(中冲),左右各一
= =|||感觉自己像老头似的2006-09-15
中医的“脉”不仅仅是指试“脉”的脉,而是有更多的含义,它包括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统称十四经脉。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共8条。
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全称为“十四经”。
中医试“脉”的脉,确是桡动脉的血管搏动。除此之外,“十四经脉”与西医毫无相通之处。既非血管,也非神经,更非电生理可以解释。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它对于人体的认识和解释,都有特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发热,它可以用体温表实际测量出来,对于神经、血管、骨骼、肌肉、甚至心电、脑电、生化肝功等,都是可见、可测、可摸到的。而中医的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之上的,到目前为止,还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这大约也就是中医为什么没有太大的发展的原因所在。2006-09-15
十二正经外行于周身四肢,内连五脏六腑(心包),每一条经与每一脏腑相连其名称与脏腑相合,(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每一脏,每一腑对称发出行于周身他的名称以脏腑命名2006-09-15
对称的。2006-09-15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5:13: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十二经脉在人体两侧对称分布,上肢为手经,下肢为足经,内侧为阴经,外侧为阳经。每条经脉对应一个脏器或腑脏,命名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在四肢,阴经位于内侧,阳经位于外侧,内侧分为太阴、厥阴、少阴,外侧分为阳明、少阳、太阳,大体上,太阴、阴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

  • 十二经脉循行于胸、背、头面、四肢,左右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共计二十四条。每条阴经与另一条表里的阳经在体内与脏腑相互属络,在四肢则行于内侧和外侧相对应的部位。

  • 人体的经脉系统中,有十二条主要的经脉,它们分别被称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这些经脉按照阴阳和手足的属性被分类,形成了一个对称的网络。十二经脉的分布遵循...

  • 十二经脉在人体的体表分布遵循特定的规律。首先,它们左右对称地分布在头面部、躯干和四肢上,覆盖了全身。这些经脉分为阴阳两组,六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和胸腹区域,而六阳经则位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在四肢上,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这样的:上肢,手太阴肺经位于前方,手厥阴心包经居中,手少阴...

  • 十二正经的循行有一定的起止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彼此之间也有表里关系。在躯干胸腹面、背面及头面、四肢、均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每侧十二条;左右两侧经脉,除特殊情况外(如手阳明大肠经在面部走向外侧),一般不走向对侧。这些正是与奇经八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