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别名】地黄根、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
生地黄: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生地黄:9~15g。
【贮藏】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2013-03-29
【别名】地黄根、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
生地黄: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生地黄:9~15g。
【贮藏】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2013-03-29
地黄
别名 酒壶花、山烟、山烟、山白菜。
分类:双子叶植物纲 Angiosperm
菊亚纲 Asterales
玄参目 Scrophulariales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se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块根。
地黄,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而广泛栽培,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它原产于我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辽宁、山东、浙江等地均有大量分布。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多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烘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加黄酒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性状 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β-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
性味 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熟地黄性寒,味甘。
宜忌:
宜: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者宜食;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者宜食;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之咽喉干痛者宜食;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红斑者宜食。
忌:地黄性凉,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忌食。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玄参科,地黄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10-30cm,全体密被白色长腺毛,根肉质。茎紫红色。也多基生,莲座状,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萼齿5枚,花冠紫红色,长约4cm,2唇形,裂片5枚,两面被毛,花期4-5月。蒴果卵形至长卵形,种子细小。
产地与分布:产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以及江苏、安徽、湖北;朝鲜、日本也有。,生海拔50-1100cm的沙质土壤、荒坡、路边、耐贫瘠、干旱;国内外均有栽培。其根茎供药用。
生长习性: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性耐寒,耐干旱,怕积水,忌连作,其块根在25-28℃时增长迅速。
园林用途:我国栽培多做药用,园林种可在岩石区、药用园内种植。西方园林种植多做观赏。
【药材用法】: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使用禁忌〗: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产地分布]
主产河南省。辽宁、河北、山东、浙江亦产。
[药材特征]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地黄
生长习性:
地黄喜温和稍微有点湿润的气候,喜光、喜肥、忌积水, 载培时易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粘土地根茎瘦细、质量差,不宜重茬,连作要在三年以上,前茬作物忌萝卜,油料等。
繁殖栽培:
亳州地区以根茎繁殖为主,秋季采挖时,选指头粗细的种根沙埋贮存,到来年开春后大地化冻,施足基肥,整平土地,将种根截成3至5厘米的小段,以行株距30×30厘米开穴,每穴大根时放一段,小根放两段,撒少许草木灰(石灰亦可)复土6厘米,15--20℃时10天可出苗,一般亩用种量40至50公斤。苗高5厘米时,结合除草,间苗,每穴留一棵,如有缺苗断垅者可补栽,亩留基本苗4000至6000株,土地肥活者,可适当稀些,贫瘠土地可稍稠些,800到1万也行。试松土、深中耕、苗旁浅松土,垅间深中耕,植株封行后,不宜中耕松土,要施以追肥,以稀人粪尿为主,亩用硫酸铵20公斤,饼肥50公斤,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立夏前后,第二次在处署前后,因处署前后地下根茎正在膨大,所以施肥要及时,施肥后,如遇天气干旱,要急时浇水。切忌大水灌漫,不然要烂根,影响产量,夏季雨水较多,在植株封行前要结合松土培根,以免根部积水。如发生抽苔现象,要急早去苔除蕾,促使养分集中于地下根茎生长,如管理得当,亩产鲜地黄2000--5000公斤。
病虫害防治:
地黄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轮纹病,发病前要用代森锌或波尔多液叶面喷施2至3次,退菌特800倍液灌根一次,蚜虫、红蜘蛛、蛴螬等可按常规方法防治。
采收及加工:
秋季10月份,地上叶片逐渐枯黄,选晴天挖出根茎,抖净泥土,除掉须根,如用鲜地黄,即可沙埋贮存待用,干地黄生晒,火烘均可,边烘晒边发汗,至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熟地制法:将生地黄洗净凉干,泡入黄酒中,约3至5天,然后放锅内加清水烘煮,每百斤鲜生地用黄洒10斤,清水30斤,待酒味浸入地黄后,一般需2至3小时,然后捞出地黄稍凉后放太阳下曝晒,甚至干燥即为熟地,一般折干率30%左右。如遇阴雨天不能晒用急火快烘,边烘边将地黄块茎压扁,小心切勿压烂,以防浆汁外溢,影响产量,降低药材质量。压时要轻,切忌独压,一次压不好,最好要隔一段时间再压,三次五次均可,以后慢慢干燥。因生地含糖性较高,干的成度以挡手不粘,手摸为干硬为主,否则将为湿货,不为扩干计算,切忌勿用硫磺熏蒸,以防降低药效是也!秋季10月份,地上叶片逐渐枯黄,选晴天挖出根茎,抖净泥土,除掉须根,如用鲜地黄,即可沙埋贮存待用,干地黄生晒,火烘均可,边烘晒边发汗,至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熟地制法:将生地黄洗净凉干,泡入黄酒中,约3至5天,然后放锅内加清水烘煮,每百斤鲜生地用黄洒10斤,清水30斤,待酒味浸入地黄后,一般需2至3小时,然后捞出地黄稍凉后放太阳下曝晒,甚至干燥即为熟地,一般折干率30%左右。如遇阴雨天不能晒用急火快烘,边烘边将地黄块茎压扁,小心切勿压烂,以防浆汁外溢,影响产量,降低药材质量。压时要轻,切忌独压,一次压不好,最好要隔一段时间再压,三次五次均可,以后慢慢干燥。因生地含糖性较高,干的成度以挡手不粘,手摸为干硬为主,否则将为湿货,不为扩干计算,切忌勿用硫磺熏蒸,以防降低药效是也!2013-03-30
别名 酒壶花、山烟、山烟、山白菜。
分类:双子叶植物纲 Angiosperm
菊亚纲 Asterales
玄参目 Scrophulariales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se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块根。
地黄,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而广泛栽培,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它原产于我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辽宁、山东、浙江等地均有大量分布。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多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烘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加黄酒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性状 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β-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
性味 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熟地黄性寒,味甘。
宜忌:
宜: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者宜食;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者宜食;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之咽喉干痛者宜食;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红斑者宜食。
忌:地黄性凉,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忌食。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玄参科,地黄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10-30cm,全体密被白色长腺毛,根肉质。茎紫红色。也多基生,莲座状,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萼齿5枚,花冠紫红色,长约4cm,2唇形,裂片5枚,两面被毛,花期4-5月。蒴果卵形至长卵形,种子细小。
产地与分布:产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以及江苏、安徽、湖北;朝鲜、日本也有。,生海拔50-1100cm的沙质土壤、荒坡、路边、耐贫瘠、干旱;国内外均有栽培。其根茎供药用。
生长习性: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性耐寒,耐干旱,怕积水,忌连作,其块根在25-28℃时增长迅速。
园林用途:我国栽培多做药用,园林种可在岩石区、药用园内种植。西方园林种植多做观赏。
【药材用法】: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使用禁忌〗: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产地分布]
主产河南省。辽宁、河北、山东、浙江亦产。
[药材特征]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地黄
生长习性:
地黄喜温和稍微有点湿润的气候,喜光、喜肥、忌积水, 载培时易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粘土地根茎瘦细、质量差,不宜重茬,连作要在三年以上,前茬作物忌萝卜,油料等。
繁殖栽培:
亳州地区以根茎繁殖为主,秋季采挖时,选指头粗细的种根沙埋贮存,到来年开春后大地化冻,施足基肥,整平土地,将种根截成3至5厘米的小段,以行株距30×30厘米开穴,每穴大根时放一段,小根放两段,撒少许草木灰(石灰亦可)复土6厘米,15--20℃时10天可出苗,一般亩用种量40至50公斤。苗高5厘米时,结合除草,间苗,每穴留一棵,如有缺苗断垅者可补栽,亩留基本苗4000至6000株,土地肥活者,可适当稀些,贫瘠土地可稍稠些,800到1万也行。试松土、深中耕、苗旁浅松土,垅间深中耕,植株封行后,不宜中耕松土,要施以追肥,以稀人粪尿为主,亩用硫酸铵20公斤,饼肥50公斤,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立夏前后,第二次在处署前后,因处署前后地下根茎正在膨大,所以施肥要及时,施肥后,如遇天气干旱,要急时浇水。切忌大水灌漫,不然要烂根,影响产量,夏季雨水较多,在植株封行前要结合松土培根,以免根部积水。如发生抽苔现象,要急早去苔除蕾,促使养分集中于地下根茎生长,如管理得当,亩产鲜地黄2000--5000公斤。
病虫害防治:
地黄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轮纹病,发病前要用代森锌或波尔多液叶面喷施2至3次,退菌特800倍液灌根一次,蚜虫、红蜘蛛、蛴螬等可按常规方法防治。
采收及加工:
秋季10月份,地上叶片逐渐枯黄,选晴天挖出根茎,抖净泥土,除掉须根,如用鲜地黄,即可沙埋贮存待用,干地黄生晒,火烘均可,边烘晒边发汗,至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熟地制法:将生地黄洗净凉干,泡入黄酒中,约3至5天,然后放锅内加清水烘煮,每百斤鲜生地用黄洒10斤,清水30斤,待酒味浸入地黄后,一般需2至3小时,然后捞出地黄稍凉后放太阳下曝晒,甚至干燥即为熟地,一般折干率30%左右。如遇阴雨天不能晒用急火快烘,边烘边将地黄块茎压扁,小心切勿压烂,以防浆汁外溢,影响产量,降低药材质量。压时要轻,切忌独压,一次压不好,最好要隔一段时间再压,三次五次均可,以后慢慢干燥。因生地含糖性较高,干的成度以挡手不粘,手摸为干硬为主,否则将为湿货,不为扩干计算,切忌勿用硫磺熏蒸,以防降低药效是也!秋季10月份,地上叶片逐渐枯黄,选晴天挖出根茎,抖净泥土,除掉须根,如用鲜地黄,即可沙埋贮存待用,干地黄生晒,火烘均可,边烘晒边发汗,至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熟地制法:将生地黄洗净凉干,泡入黄酒中,约3至5天,然后放锅内加清水烘煮,每百斤鲜生地用黄洒10斤,清水30斤,待酒味浸入地黄后,一般需2至3小时,然后捞出地黄稍凉后放太阳下曝晒,甚至干燥即为熟地,一般折干率30%左右。如遇阴雨天不能晒用急火快烘,边烘边将地黄块茎压扁,小心切勿压烂,以防浆汁外溢,影响产量,降低药材质量。压时要轻,切忌独压,一次压不好,最好要隔一段时间再压,三次五次均可,以后慢慢干燥。因生地含糖性较高,干的成度以挡手不粘,手摸为干硬为主,否则将为湿货,不为扩干计算,切忌勿用硫磺熏蒸,以防降低药效是也!2013-03-30
地黄就是以它的根入药,清热滋阴凉血201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