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炮制古今谈_熟地黄怎么炮制的

熟地黄是由甘苦寒凉的生地黄经加工炮制而成,其性味甘而微温,原来凉血清热的功效一变而为养血滋阴。然而,熟地黄味道甘甜而腻,容易助湿生满,对脾胃的消化吸收有所影响,使用时常有胃纳欠佳、腹胀、便搪等反应,对脾虚而湿痰盛者更为不利。因此,在熟地黄的加工炮制中,如何处理其“腻滞”的特性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历史上,关于熟地黄的炮制方法,唐代以后才有记载。唐高宗年间苏敬、李勋所著的《本草图经》提到“及昆生地黄过丁寒冷而伤胃,故以蒸用”。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则详细描述了炮制过程,包括选取地黄、捣汁、蒸煮、曝晒等步骤,最终得到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的熟地黄。
明代以后,中药的炮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地黄的性寒而腻被提升为炮制的重要位置。李时珍提出必须用“好砂气归缩丹田故也”,而李中梓则主张用“姜酒浸用”。他认为“姜酒浸则不泥”,这样可以中和地黄的寒凉腻滞,同时酒还有杀菌防腐作用,有利于贮存和保管。然而,李时珍却提出“一味制者不可用”。
在现代,炮制熟地黄的方法有了更多的创新,如陈皮制、生姜制、砂仁制,或不用生姜、陈皮,个别地区也用梨汁或人乳制。工序上,九蒸九晒者少,多数只需蒸熟即可,多者也不过蒸晒了3~4次。
笔者认为,炮制熟地黄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辅料配用,同时要充分发挥火力与阳光的作用,保存中药中有效的微量元素,以达到最佳效果。在炮制过程中,应该避免一味追求简便,而忽视了炮制质量。经过多次探索,笔者发现李时珍的制法较为合理,通过先煮后蒸,使辅料充分渗透,再蒸24小时,晒干至7~8成干,最后加10%老酒浸泡,待其吸收后,再蒸24小时,晒干,以陶瓷罐贮存。这种方法简化了工序,同时保证了成品的质量。2024-04-15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2:11: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经过多次探索,笔者发现李时珍的制法较为合理,通过先煮后蒸,使辅料充分渗透,再蒸24小时,晒干至7~8成干,最后加10%老酒浸泡,待其吸收后,再蒸24小时,晒干,以陶瓷罐贮存。这种方法简化了工序,同时保证了成品的质量。

  • 古方只有干地黄、生地黄,从无用熟地黄者。熟地黄乃唐以后制法,以之加入温补肾经药中,颇为得宜,若于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凉,全失其本性矣。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

  • 附上几个壮阳补肾强身的药酒方: 方1: 仙茅20g,仙灵脾20g,蜂房20g,肉苁蓉20g,杜仲30g,牛膝20g,续断30g,锁阳20g,阳起石20g,枸芪子30g,黄狗肾1具,蜈蚣4条,黄精20g,山萸肉20g,白芍60g,甘草20g 以上药用滚开水浸透,冷却后,置容器中,加白酒4-5斤泡,两周后即可服用,每日总量50mL. 注意:1.容器不要用塑...

  • 地黄清洗后再进行加工,大大减少了地黄中泥土多的难题,使蒸制出的熟地黄味道纯正,不碜牙,增加了产品的洁净度。加工方法科学,我厂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熟地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加工方法科学,工艺成熟,严格控制熟地黄中还原糖和5甲基糠醛的含量,充分保证地黄补益成分。最大限度...

  • 用时取药散0.5~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日晨起时取下,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本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盗汗,对因肺结核引起盗汗,也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2)五味敷剂:五倍子、赤石脂、没食子、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辰砂1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