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的功能主治

鲜生地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以下是详细介绍:
1. 鲜生地的基本信息
鲜生地,也称生地黄、干地黄、大生地、鲜生地等,属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在秋季采挖后,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可鲜用;或者烘焙至约八成干,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生地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
2. 鲜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鲜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主要用于以下症状:
-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
- 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
- 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3. 鲜生地的临床应用
生地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红等症,常与玄参、黄连等同用;用于血热妄行、吐血、尿血、便血等,常与鲜荷叶、生侧柏叶等同用。养阴生津方面,用于热病伤阴,津伤口渴等症,常与麦冬、沙参等同用;用于阴虚内热消渴症,西医称为糖尿病,常常与山药、葛根、枸杞等同用。
4. 鲜地黄的具体应用
鲜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等。
5. 鲜生地的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鲜生地一般煎汤内服,每日用量10-15g;或做丸散;或熬膏服都可以。但需要注意的是,生地性寒滞腻,脾虚腹满便溏及胸闷食少者忌服。生地常用,鲜地黄一般使用较少。
6. 鲜生地的外用方法
鲜地黄外用有凉血散瘀,解毒止痛作用。主治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劳热咳嗽,跌打伤痛,痈肿等。外用于乳痈,汤火伤、跌打瘀肿疼痛,暴赤眼痛,均可捣敷或取汁涂搽。
7. 鲜生地的相关配伍
- 治吐血:生地黄汁一升二合,白胶一两,以铜器盛,蒸之令消。
- 治跌骨破碎:用生地黄捣烂,熨热过之,日夜数易。若血聚,以针决之。
- 治伤肢折臂,断筋损骨,但有皮相连者:用生地黄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连续,并杵碎,炒热封损处。
- 治乳痈:地黄汁敷之,一日数次效。
- 治血热生癣:以生地黄汁频服之。
8. 鲜生地的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芦头。用时切成段或片。
需要注意的是,胃虚食少、脾虚有湿者慎服。2024-04-13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4-07-07 06:37: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功能主治: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

  •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 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通痹。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生地黄: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猪苓 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扁蓄: 苦,微寒。归膀胱经。该品苦降下行,通利膀胱,苦燥又能杀虫除湿止 扁...

  • 3、大黄 别名:西大黄、将军、锦军。功能主治: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鲜地黄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地骨皮 具有凉血 清肺降火等功效甘,寒 入肺、肝、肾经 清热...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