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原穴

【原穴】是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
12条正经上各有一个原穴,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是人体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元气指人的先天之气,所有的脏腑及经络都必须要得到元气的滋养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因此,元气充沛,脏腑的功能才会旺盛,人才健康少病。
所以,凡是脏腑有病了,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来治。
比如,颈椎病是肺气亏虚造成的,那么治疗时必须先补足肺气,这时我就用白参片贴肺经两侧原穴太渊的方法来大补肺的元气。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见表)。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原穴的名称在《灵枢》提出了11个,并指出了各原穴的位置,但其中尚缺心经原穴神门,后由《难经》补齐。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输穴,就是以输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胆经——丘墟穴;肝经——太冲穴;小肠经——腕谷穴;心经——神门穴;胃经——冲阳穴;脾经——太白穴;大肠经——合谷穴;肺经——太渊穴;膀胱经——京骨穴;肾经——太溪穴;三焦经——阳池穴;心包络同属丁——大陵穴。2024-06-14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3:59: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原穴位于腕、踝关节附近,是十二经脉在四肢的重要穴位。脏腑原气: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原穴,因此原穴又名十二原。这些原穴在...

  • 12条人体正经上的精兵强将: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皆以天人合一之理念贯穿,展现出人体精气神的奥秘。井穴,作为12条正经的源头,五俞穴的一种,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象征着生命之源,其在经络流注中犹如泉水之始,故称“井”。全身十二经各有其井穴,共计十二个,包括肺的...

  • 三焦经:起于少泽,止于丝竹空,阳池是原穴,外关是络穴,对胸、心、肺的健康至关重要。 小肠经:从小指末端的少泽,至听宫,腕骨是原穴,支正为络穴,涉及小肠和咽喉功能。 足部经络

  • 1.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了十二个原穴的位置,包括肺之原太渊,心之原大陵,脾之原太白,肾之原太溪,肝之原太冲,以及膏之原鸠尾和肓之原脖胦。2. 这些原穴与现代十二经络的原穴有所不同,但都具有特定的位置和意义。3.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脏腑功能的重要反映点。4. ...

  •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十五络穴 1、概念 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为络穴。十二经各有一个腧穴叫做络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加上任脉、督脉和脾之大络的络穴合称十五络穴。2、分布 (1)十二经络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2)任脉络穴鸠尾...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