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的发展史

麻黄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最早始于陈克恢先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进行的麻黄碱拟肾上腺素作用研究。陈克恢从麻黄中提取出麻黄碱,发现有拟交感神经作用。上世纪70年代,中国药理学家周金黄 教授提出“向中西医结合的药理学前进”的口号,呼吁创立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指出要从中医中药理论出发,研究和阐明中药药理作用的思想,此时中国在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1982年国家组织编写了《中药药理学》教科书,把中药药理学正式列为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推动了学科的发展。1985年10 月,中国药理学会的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同时确立了中药药理研究的方向,1985年王筠默编著《中药药理学》,标志中药药理学科正式形成。自1985年,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就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医药界展开,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并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1996年10月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中药复方的研究被列入21世纪中医药理论研究的难关和突破口之一。“九五”期间中国制定了中药现代化的战略规划,重点之一是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其中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是主要攻关目标。先后设立了多项重大或重点项目用于支持中药现代化有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如1998年启动了“九五” 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中药现代化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1999年科技部又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方剂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原理、方法、创新”,这在中国中药研究领域中是前所未有的,大大推动了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研究,使中国中药药理学研究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始于单味中药,其中最著名的发现是麻黄碱、青蒿素、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等。中药复方的研究,中国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传统古方研究、现代经验方研究和复方配伍关系研究,研究较多的如四物汤、六味地黄汤等。因此现代复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从简单的药效学研究,发展到作用机制、方剂组成、配伍规律的综合性研究。

2016-05-29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5:53: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由陈克恢先生开启。他通过对麻黄的研究,发现了麻黄碱的拟交感神经作用,为中药药理学奠定了基础。70年代,周金黄教授提出了“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的理念,强调从中医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中药药理作用,这标志着中国在单味中药药理研究上的积累日益丰富。1982年,...

  • 麻黄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最早始于陈克恢先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进行的麻黄碱拟肾上腺素作用研究。陈克恢从麻黄中提取出麻黄碱,发现有拟交感神经作用。上世纪70年代,中国药理学家周金黄 教授提出“向中西医结合的药理学前进”的口号,呼吁创立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指出要从中医中药理论出发,研究和阐明中药药理作用...

  • 宗教迷信和医学发展时期,药物也在君王追求享乐和长寿的需求中有所扩展。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和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等,记录了早期医药实践的积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中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传统医学经典,对现代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人们的思想逐渐摆...

  • 中药药理学发展历史悠久,自《神农本草经》问世以来,从汉代到现代,中药药理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本草纲目》的编撰标志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和体系的完善。当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采用,如动物模型的研制、...

  • |药理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彼此借鉴和促进,已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发展史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源始。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以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