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用部位分类

  根类中药:何首乌、川乌、附子、白芍、板蓝根、甘草、黄芪、葛根、人参、三七、当归、柴胡、白芷、龙胆、萝芙木、丹参、黄芩、玄参、地黄、党参、桔梗、南沙参、麦冬、天冬、温郁金
  根茎类:绵马贯众、大黄、黄连、延胡索、川芎、白术、苍术、天南星、半夏、石菖蒲、浙贝母、川贝母、黄精、玉竹、知母、莪术、天麻、白及
  茎木类中药:关木通
  皮类中药:桑白皮、牡丹皮、厚朴、肉桂、黄柏、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
  叶类中药:银杏叶(银杏)、侧柏叶(柏子仁)、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颠茄、洋地黄、艾叶、淡竹叶
  花类中药:辛夷、槐米(花)、长春花、洋金花、金银花、菊花、红花、
  果实和种子类中药:马兜铃、五味子、白芥子、苦杏仁、山楂、决明子、补骨脂、枳实和枳壳、陈皮、小茴香、枸杞子、砂仁、豆蔻
  全草类中药:石韦、麻黄、细辛、仙鹤草、薄荷、荆芥、益母草、紫苏、藿香、茵陈、青蒿、石斛
  藻、菌、地衣类中药:昆布、冬虫夏草、茯苓、灵芝、猪苓、雷丸、马勃、松萝
  树脂类中药:
  其它类中药:海金沙、松花粉(松香、松节油)、琥珀、儿茶、芦荟
  动物类中药:蟾酥、麝香、鹿茸、牛黄、珍珠、斑蝥、蜂蜜、海马、蛤蟆油、龟甲、熊胆、阿胶、羚羊角、地龙、石决明、牡蛎、全蝎、蜈蚣、僵蚕蛤蚧、蕲蛇、鸡内金、五灵脂
  矿物类中药:朱砂、雄黄、自然铜、赭石、铅丹、信石、轻粉、炉甘石、滑石、石膏、芒硝、硝石、硫黄、龙骨2011-11-10
按药用部位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对中药商品的鉴定、经营管理和贸易。
一般归纳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3大类。
植物药类可按药用部位分为根及根茎、茎、木、树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藻菌和地衣、树脂等类别。
动物药类可分为骨骼、昆虫、贝壳、分泌物、角、排泄物等类别。
矿物药类一般不再分类。2011-11-09
mcxzy 阅读 142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3:34: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药中的全草类药用部位确实是指植物的地上部分,通常包括茎、叶、花和果实,有时也可能包括根。具体来说,全草类中药通常在植物生长充分、枝叶茂盛、即将开花或者刚刚结出花蕾的时候采集。如果是地上植株入药,一般是从根部割断,例如益母草、荆芥、薄荷、紫苏等。如果是整株入药,那么就会连根拔起,或...

  • 植物药类可按药用部位分为根及根茎、茎、木、树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藻菌和地衣、树脂等类别。动物药类可分为骨骼、昆虫、贝壳、分泌物、角、排泄物等类别。矿物药类一般不再分类。

  • 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提出了“十剂”分类法,根据药物功效分为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类。李东垣将常用的100余种中药根据升降浮沉理论分为五类,如《药性赋》按四性(寒、热、温、平)进行分类。明代王纶在《本草集要》中按功效分为治气、寒、血、热、痰、湿、风、...

  • 茎木类中药:关木通 皮类中药:桑白皮、牡丹皮、厚朴、肉桂、黄柏、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 叶类中药:银杏叶(银杏)、侧柏叶(柏子仁)、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颠茄、洋地黄、艾叶、淡竹叶 花类中药:辛夷、槐米(花)、长春花、洋金花、金银花、菊花、红花、果实和种子类中药:马兜铃、五味子、...

  • 皮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这类中药称皮类中药。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等。一、性状鉴定 皮类...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