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浅讲(四)
五脏、六气、经脉体系概述
后面我们简单讲讲五脏体系、六气之标本中气、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一些内容。
“肺手太阴之脉”,肺为手太阴,太阴为月华,月亮之光华,月之象。“起于中焦”,为啥起于中焦?土生金,中焦脾土是跟肺金连着的。上周我有一个拳友约拳没来,后面一问,小孩发烧,烧了好长时间,肺炎了。我说,你拍照片给我看一下。一看,一团青气罩着,我说你家小孩一定是吃凉的伤食了才咳嗽。他很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的确是的”我开了小青龙汤,小孩喝了两天,咳嗽基本就没事了。后来朋友说,小孩还流口水,想到什么?“喜唾,久不了了”。你看,肺经是不是起于中焦?
大肠手阳明之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柱骨之会上是哪儿呢?实际上就是大椎,大肠经走到这儿。我们说“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葛根汤是不是能治项背强紧?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为什么要“旁约太阳”?“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有这么一个传导关系在。“还出颊口,环唇”,我认为枳实芍药散就是肝通阳明非常经典的一个方,可以参考。
“下挟脐,入气街中”,气街是气血汇聚之地,气冲之要穴,升发之源头,通过气街才能取元气布于各经。我们都知道,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可以通达五脏六腑,实际上也是因为“下挟脐,入气街中”。人的股动脉一旦受伤,会引起大出血,道理相通,因为这里是气血汇聚之地。
脾足太阴之脉,其中有一句是“交出厥阴之前”,脾为什么要交厥阴?很简单,土如果没有木则不足以疏通。这就像种地,你看咱们杭州有一座玉皇山,山下有一个八卦田,南宋的时候,每年春耕之时天子会在此示耕,就是通过犁头翻地,从春风疏土,取这个象,寓意着以农为本、风调雨顺。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所有阴阳经的交接都在手足,唯独心经是出于胸,因为心为君主。“下膈,络小肠”,这里很好玩,络了小肠之后,下通任脉,任脉得小肠之气才能上朝于心。我说一个两天前的医案,有一患者,搀着进来喊救命,自称是食物中毒。其实她的病也没那么严重,只是吐、高烧、腹泻起不来。她老公搀扶她进来后直接就坐下,我也没给她看脉象,就让学生写,清水附子、干姜、自己切四个大葱白。这是什么汤?白通汤。昨天收到患者短信,说中医确实很神,一剂药烧退了,也不吐了,大便也好了。实际这个医案是取什么象?心经下络小肠,心为少阴,少阴主君火。白通汤里葱白四茎,还有一张方叫通脉四逆,里面有“面色赤者,加葱九茎”,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有一个升降枢机的理,在这里不赘述。
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这个循行非常有特点,“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小肠和胃是相通的,所谓“大肠小肠皆属胃”。三承气汤怎么用?它们之间完全不一样,我在学校课堂上要求学生听完课必须能非常精准选出具体情况用哪个承气汤。其实不难,就是调胃、小肠和大肠,每一个都非常精准,点对点。
膀胱足太阳之脉,就像我们说的天上悬的太阳,日之气能够照彻于地。“起于目内眦”,然后“从巅入络脑”,这个膀胱络脑很有意思。有这么一个方子,麻辛附子汤,其中麻黄开太阳,“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细辛通肾,有芳香走窜之效,“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肾足少阴之脉,少阴肾水为海水,“斜走足心”,足心涌泉为海底,其实这是跟膀胱相应,膀胱经井穴至阴,至阴斜走足心到涌泉,象征水火既济。“贯脊”,肾经也是贯脊柱的,这个很简单,督脉需要肾水充养才能行阳气。这一块如果时间允许,讲奇经八脉的时候,再给大家补充。“上贯肝膈”,这是以水生木,以肾水去通肝膈,四逆散之理法在这儿能找到。
三焦手少阳之脉,“出臂外两骨之间”,在手太阳、手阳明之间,火气一通于大小肠,小肠主火,大肠主金,金无火而不化。“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这块就不多讲了。“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这个就是随肾上行之意,肾主水,三焦主水道,所以相随行。“至目锐眦”,跟胆木相通,三焦无形,得胆木才有其用。
胆足少阳之脉,首先胆木有一个特点,它属于手少阳三焦,三焦主火,所以是木火同气,“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这不就是一个木一个火吗?“循胸过季肋”,说明胆和肝之间的关系很密切生动,我们治疗的时候往往把肝胆当成一体的,一起调治。“出小指次指之间”,一个是足太阳膀胱经,一个是足阳明胃经,胆木必须得水得土才能从化。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