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

  学习中医,我们首先要记忆的是中医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也是学习中医的关键。那我们怎么去记忆呢?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   口诀1
  牢记中医“四、五、六、七、八”:
  “四”: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中药药性四气指寒、热、温、凉。
  “五”: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为心、肝、脾、肺、肾;中药药性的五味,辛、甘、酸、苦、咸。
  “六”: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热。
  “七”: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八”: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的纲领;中医治疗八法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注:(1)五脏之脏多指实质性脏器,六腑之腑多指空腔脏器,注意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
  (2)六种气候表现,如果发生太过或不及,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就有可能成为致病因素。这种能使人致病的反常气候叫做六淫。风为阳邪。
  (3)中药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口诀2
  1. 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运化精微,一为运化水液。
  2. 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
  3. 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4.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③调畅情志活动;④通调排精与排卵。
  5. 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6. 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7. 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由于肝气有主升发之特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8.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阳充盛,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正常,脏腑气化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9.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②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10.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故有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说法。
  记忆中医服药时间的方法   服药时间
  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驱虫药、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消食药宜饭后服用。无论饭前服或饭后服用的药物,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缓下剂,宜在睡前服用;截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药;涩精止遗药,宜在晚间服用。一般汤药多宜温服。
2022-07-18
mcxzy 阅读 70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0:04: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解析】人体十二经脉走向流注次序图: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肺大胃脾心小,胱肾包焦胆肝)这个口诀帮助记忆十二经脉的走向和流注顺序。它将十二经脉的名字简化...

  • 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 口诀1 牢记中医“四、五、六、七、八”:“四”: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中药药性四气指寒、热、温、凉。“五”: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为心、肝、脾、肺、肾;中药药性的五味,辛、甘、酸、苦、咸。“六&...

  • 中医经络穴位众多,但有一些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忆。手部穴位的四律口诀是:“合谷后溪内外关,支沟曲池加少海。大陵神门腰痛点,只剩鱼际手说完。”这一口诀涵盖了手部的多个重要穴位,通过简短的语句帮助我们记忆。头部五官的穴位也有其独特的口诀:“人中印堂肩内陵,阳白睛明和廉泉。承泣太阳和颊车,...

  • 5.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治疗原则,通过辨别病因、病机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6.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界的药材。7. 方剂学是中药应用的学问,通过合理配伍药材,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8. 《中医入门歌诀》将复杂的中医知识编成易于记忆的歌诀,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基本概念...

  • 二十八脉记忆口诀如下:太阳为头继手阳明,少阳之外三阳荣;太阴手厥少阴荣,少阴之外督脉通。阳明胃经大肠满,少阳胆经肝为根;太阴脾拆扰经心包荣,少阴心肾二为尊。厥阴肝经足厥阴,阳跷阳维阴跷泉;太阳膀胱光明会,手太阴肺经旅基旦商尝真。二十八脉口诀是中医常识的基础,也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的重要...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