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从寒、热辨证论治?

寒、热是指病症的两种不同性质。辨明寒证、热证,是治疗时用寒药热药之依据。一般应综合病人口渴和二便情况、四肢冷热、舌质、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加以辨别。
寒证凡由寒邪或机体的机能代谢活动过度减退所引起的征候,均属寒证。其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发凉,口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脉迟。治疗宜用温法。
热证凡由热邪或机体的机能代谢活动过度亢盛所引起的征候,均属热证。其表现为: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烦躁,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干黄,脉洪大而数。治疗宜用清法或下法。
注意:热证多系热邪(温邪或暑邪)所引起,但也可由风、寒、湿诸邪转化而来,如外感风寒最易化热而成里热证;病情发展的严重阶段,有时会出现一些假象,即热证见寒象(真热假寒),寒证见热象(真寒假热)。突破假寒、假热这些表面现象,抓住病症的本质,才能做出正确诊断。临床上,除详审病人主要症状外,舌苔与脉象是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
真热假寒:手足冰冷,苔黑,脉细,似属寒证,但虽寒反不喜热,脉虽细但按之有力,舌苔虽黑并不湿润,说明此为内热炽盛,外现假寒之象。
真寒假热:身热,面色浮红,口渴喜冷饮,苔黑,脉洪大,似属热证,但身虽热反欲盖衣被,口虽渴但饮水不多或饮不下,舌黑但滑润,脉洪大但按之无力。说明此为阴寒内盛,外现假热之象。
2020-01-02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03常见病辨证论治01正治:热者寒之,虚者补之等;反治:热因热用等

2021-02-08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12 03:16: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寒、热是指病症的两种不同性质。辨明寒证、热证,是治疗时用寒药热药之依据。一般应综合病人口渴和二便情况、四肢冷热、舌质、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加以辨别。寒证凡由寒邪或机体的机能代谢活动过度减退所引起的征候,均属寒证。其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发凉,口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大便溏,舌...

  • 中医常用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通过这些方法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表寒证: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 中医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辨证分类方法,其中最基础的是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中医辨证的八个基本纲领。医生通过对患者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深浅、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

  • 1. 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等是中医诊断中的八纲辨证理论。2. 虚指的是人体正气不足,简而言之,即身体的元气受损,导致功能减弱。表现为说话无力、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身体疲乏等症状。3. 实指的是体内邪气过盛,邪气可以理解为导致疾病的外来因素。邪气充斥会导致呼吸气粗、身体各方面...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