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预防疾病就要了解,中医养生“三大法则”

古人云:善 养生 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中医 养生 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 养生 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 养生 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法则一:贵在养德,平和情志

中医 养生 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正如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 养生 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

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 社会 。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 健康 的身心。

简单来说就是要求我们培养 健康 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 情感 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了心理保健是人体 健康 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法则二:顺应四时,动静有衡

《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阳气充沛,万物生机蓬勃,人体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所以可保养体内的阳气,防止阳气发泄太过,影响人体生发之气;秋冬阳气藏伏阴气转盛人体的新陈代谢也相对减缓,所以要注意保养体内阴气,防止 耗损。中医说“从之则苛疾不起”,即顺应四时季节变化而变换生活方式,可以防病健美。

通俗来讲就是要求按照四时季节变化和晨、昏、昼、夜有规律地起居作息。如春三月应晚卧早起,散步或做体操,情志要豁达开朗,使机体处于生机盎然的状态;夏三月应晚卧早起,迎着曙光,活动锻炼,精神焕发,使机体的阳气调和宣达;秋三月应早卧早起,从事强度不很大的劳动和锻炼,保持心情宁静,使机体处于动静相持的状态;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回避严寒侵袭,风和气爽时应户外锻炼。

法则三:饮食有节,养护五脏

《黄帝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等多处论述。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在饮食中养护五脏。养肝:饮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养心: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养肾: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肾;养肺:多吃养肺的水果,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等;健脾:每次吃七八分饱,平时尽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

现正处秋季,注意养肺。秋天是一年中养肺最好的季节,而且秋天养肺的最好的时间点是在早晨的7点到9点,首先,每天要保持足够的喝水量,一般一天要摄入2000毫升水;其次,要注意避免烟气、寒燥、燥热,以及悲忧情绪对肺的损伤。另外,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通,肺的气机亦调畅,从而达到养肺的目的。

文/刘佳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2022-06-16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8:40: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运动可以延长寿命,强壮体魄;提高人体新陈代谢,让器官组织细胞快速的更新;抵抗疾病;产生“快乐因子”,对抗压力;同时可以改善体型,提高心肺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中医认为,经常活动筋骨可以调节气息、安神养心,起到疏通气血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在古医书中提到“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 脾胃防病 那么中线我们主要需要预防什么呢?就是要防脾胃疾患。脾胃疾患主要体现为这样一些疾病,比如胃炎、潜表性胃炎、胃等,还包括一些急慢性,但这些都是现代医学名词,而不是中医里的叫法。按中医讲,我们都管它们叫胃脘痛、痞满之类的,比如说胃,中医里叫胃脘痛,急慢性中医里也管它叫胃脘痛。...

  • 未病先防正是与现代“预防为主”的新医学模式相吻合。它包含着调养精神、体格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科学用药等丰富内容。二、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也就是说在患病以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加重。一般来说,疾病的转变是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

  • 一、中医养生的明确答案 中医养生主要基于中医学的理论,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和手段,包括饮食调养、运动锻炼、精神调养以及防治疾病的方法,来达到保养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二、详细解释 1. 中医养生的定义:中医养生是中医文化中关于生命保养的理念和方法。它认为人的生命活动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通过合理的...

  • 中医养生还重视精神调养,认为良好的心态对于健康至关重要。中医认为情志失常会导致疾病,因此提倡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情绪波动。通过冥想、静心等方式,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从而促进身心健康。中医养生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