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及经络穴位综述
一、十四经分布情况
十四经:主要包括十二条与肢体、头身、内脏相联系的经络,以及任脉与督脉,共十四条。阴经分布于上肢掌面、下肢内侧及头身前正中线;阳经则分布于上肢背面、下肢外侧及头身后正中线。手经与足经:通过上肢的经络称为手经,通过下肢的经络称为足经。具体分布:如手太阴肺经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胸、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下肢腓侧前缘、肠、胃、躯干和头的前面等。二、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腧穴:简称经穴,是分布在经络循行通路上的穴位,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经外穴:过去称为经外奇穴,指有一定穴名、明确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穴位。部分经外穴与经络系统有密切关系,部分已被纳入十四经中。阿是穴:又叫压痛点,没有固定位置,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进行刺灸。三、腧穴主治的几种性能
普遍性:每个腧穴都能主治局部、邻近部位的组织器官及其内脏疾病。特异性:四肢穴,尤其是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能治疗远距离的头面、躯干部位和内脏的疾病。同时,某些腧穴具有个性,针刺不同腧穴可影响针刺作用的性质、有无、强弱等。双向性:针刺对机体具有良性双向调整作用。即在不同机能状态下针刺同一穴位,可产生截然相反的治疗作用。四、取穴法
自然标志取穴法:利用眉、发、耳、目、骨、肌腱、皮肤皱纹等自然标志确定穴位位置。指测等分取穴法:将取穴部位骨度的全长用手指划分为若干等分来确定穴位。横指同身寸法:以中指横量为一寸,中、食指相并横量为二寸等,以个体自身手指宽度为测量标准来确定穴位位置。综上所述,中医针灸及经络穴位理论深奥且复杂,通过了解十四经的分布情况、腧穴的分类及主治性能、以及取穴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针灸疗法,促进人体健康。
2025-02-28
一、十四经分布情况
十四经:主要包括十二条与肢体、头身、内脏相联系的经络,以及任脉与督脉,共十四条。阴经分布于上肢掌面、下肢内侧及头身前正中线;阳经则分布于上肢背面、下肢外侧及头身后正中线。手经与足经:通过上肢的经络称为手经,通过下肢的经络称为足经。具体分布:如手太阴肺经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胸、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下肢腓侧前缘、肠、胃、躯干和头的前面等。二、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腧穴:简称经穴,是分布在经络循行通路上的穴位,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经外穴:过去称为经外奇穴,指有一定穴名、明确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穴位。部分经外穴与经络系统有密切关系,部分已被纳入十四经中。阿是穴:又叫压痛点,没有固定位置,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进行刺灸。三、腧穴主治的几种性能
普遍性:每个腧穴都能主治局部、邻近部位的组织器官及其内脏疾病。特异性:四肢穴,尤其是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能治疗远距离的头面、躯干部位和内脏的疾病。同时,某些腧穴具有个性,针刺不同腧穴可影响针刺作用的性质、有无、强弱等。双向性:针刺对机体具有良性双向调整作用。即在不同机能状态下针刺同一穴位,可产生截然相反的治疗作用。四、取穴法
自然标志取穴法:利用眉、发、耳、目、骨、肌腱、皮肤皱纹等自然标志确定穴位位置。指测等分取穴法:将取穴部位骨度的全长用手指划分为若干等分来确定穴位。横指同身寸法:以中指横量为一寸,中、食指相并横量为二寸等,以个体自身手指宽度为测量标准来确定穴位位置。综上所述,中医针灸及经络穴位理论深奥且复杂,通过了解十四经的分布情况、腧穴的分类及主治性能、以及取穴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针灸疗法,促进人体健康。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