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三针
【组成】天枢穴、关元穴、上巨虚穴。
【配穴主治】腹痛、肠炎、痢疾、便秘。
【临床心得】天枢穴为大肠经募穴,关元穴为小肠经募穴,上巨虚穴为大肠经下合穴,这些穴位都与大小肠有密切关系,是治疗肠道疾病的首选穴位。1.天枢【穴位定位】在腹部,平脐,左右各旁开2寸。(图1)
图1
天枢穴解剖层次图
【主治病症】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症瘕、月经不调、痛经。
【操作方法】仰卧位,直刺1~1.2寸;虚证、寒证可灸10~30分钟。此穴孕妇禁针。
【临床心得】天枢穴在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募穴。天枢穴位于脐旁,是人体上下、天地、阴阳之气枢转交合之处,长于辅助肠中水谷气化吸收水分,排出干屎,增益蠕动之力。同时,天枢穴还有助于调理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症状。
2.关元
【穴位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图3)
【穴名释义】关元在任脉,为小肠之募穴。关,是闭藏之意。元,气之始也。关元正当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呼吸之门,为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人之根元,男子藏精,女子主月事,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
【局部解剖】关元穴在下腹部,针刺层次为皮肤—腹白线—腹横筋膜。浅层有肋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为腹腔。
【主治病症】虚劳羸瘦、中风脱证、眩晕、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遗尿、小便频数、癃闭、疝气、腹痛、泄泻。
【操作方法】直刺1~1.2寸,多用补法,也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临床心得】关元穴是小肠经之募穴,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此处为下玄关,所治多为体虚证,如遗精、阳痿、尿频、癃闭,以及女子月经不调诸证。关元穴为全身最有温阳作用的穴位,可强后天之本,增强人体阳气。
3.上巨虚
【穴位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图91)
【穴名释义】上巨虚在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取此穴须足跟稍扬,足翘则本穴弛张,乃可进针。
【局部解剖】上巨虚穴在胫骨外缘之巨大空软处,针刺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主治病症】肠中切痛、肠痈、泄泻、便秘、下肢痿痹、脚气。
【操作方法】直刺0.5~1.5寸;虚证、寒证可灸5~15分钟。
【临床心得】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取此穴须足跟稍扬,足翘则本穴弛张,乃可进针。凡取腧穴,均须先使孔窍开,乃刺之。上巨虚穴适用于治疗肠中切痛、肠痈、泄泻、便秘、下肢痿痹、脚气等症状。2024-09-08
【组成】天枢穴、关元穴、上巨虚穴。
【配穴主治】腹痛、肠炎、痢疾、便秘。
【临床心得】天枢穴为大肠经募穴,关元穴为小肠经募穴,上巨虚穴为大肠经下合穴,这些穴位都与大小肠有密切关系,是治疗肠道疾病的首选穴位。1.天枢【穴位定位】在腹部,平脐,左右各旁开2寸。(图1)
图1
天枢穴解剖层次图
【主治病症】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症瘕、月经不调、痛经。
【操作方法】仰卧位,直刺1~1.2寸;虚证、寒证可灸10~30分钟。此穴孕妇禁针。
【临床心得】天枢穴在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募穴。天枢穴位于脐旁,是人体上下、天地、阴阳之气枢转交合之处,长于辅助肠中水谷气化吸收水分,排出干屎,增益蠕动之力。同时,天枢穴还有助于调理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症状。
2.关元
【穴位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图3)
【穴名释义】关元在任脉,为小肠之募穴。关,是闭藏之意。元,气之始也。关元正当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呼吸之门,为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人之根元,男子藏精,女子主月事,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
【局部解剖】关元穴在下腹部,针刺层次为皮肤—腹白线—腹横筋膜。浅层有肋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为腹腔。
【主治病症】虚劳羸瘦、中风脱证、眩晕、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遗尿、小便频数、癃闭、疝气、腹痛、泄泻。
【操作方法】直刺1~1.2寸,多用补法,也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临床心得】关元穴是小肠经之募穴,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此处为下玄关,所治多为体虚证,如遗精、阳痿、尿频、癃闭,以及女子月经不调诸证。关元穴为全身最有温阳作用的穴位,可强后天之本,增强人体阳气。
3.上巨虚
【穴位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图91)
【穴名释义】上巨虚在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取此穴须足跟稍扬,足翘则本穴弛张,乃可进针。
【局部解剖】上巨虚穴在胫骨外缘之巨大空软处,针刺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主治病症】肠中切痛、肠痈、泄泻、便秘、下肢痿痹、脚气。
【操作方法】直刺0.5~1.5寸;虚证、寒证可灸5~15分钟。
【临床心得】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取此穴须足跟稍扬,足翘则本穴弛张,乃可进针。凡取腧穴,均须先使孔窍开,乃刺之。上巨虚穴适用于治疗肠中切痛、肠痈、泄泻、便秘、下肢痿痹、脚气等症状。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