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艾灸是一种有效防治感冒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秋冬季节。通过艾灸特定穴位,可以缓解感冒症状,增强身体抵抗力。以下是感冒艾灸的常用穴位及其功效:
1. 大椎穴:位于颈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艾灸大椎穴20分钟,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主治发热、感冒症状。配穴可选择风门穴,艾灸3到5分钟,以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2. 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时艾灸合谷穴能有效缓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如果是左边鼻塞则艾灸右手合谷穴,右边鼻塞则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钟即可。
3. 风池穴:位于人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时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个穴位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颈部酸痛等症状。
4. 风府穴:顺着后脑勺向下摸到凹陷处即是。这个穴位是人体督脉上的重要穴道,感冒时艾灸此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项强直等症。
对于不同感冒类型,艾灸的穴位也有所不同:
风寒感冒:可选百会穴、大椎穴、风门穴和肺俞穴温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肤出现温热泛红现象,每天艾灸一到两次。或选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温和艾灸,每穴灸15分钟,灸至皮肤温热泛红。
风热感冒:可选大椎、曲池、尺泽、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或选太阳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
暑湿感冒:可选肺俞、至阳、阴陵泉、足三里穴温和灸,每个穴位灸15分钟。或选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厥等穴位用艾柱隔姜灸。
在艾灸时需要注意避免皮肤烫伤,并遵循一些不宜施灸的情况,如暴露在外的部位、皮薄肌少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等不要施灸。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等状态下进行艾灸。
总之,感冒艾灸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但需要在正确操作下进行。如果感冒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愈,建议及时就医。2025-03-12
1. 大椎穴:位于颈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艾灸大椎穴20分钟,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主治发热、感冒症状。配穴可选择风门穴,艾灸3到5分钟,以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2. 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时艾灸合谷穴能有效缓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如果是左边鼻塞则艾灸右手合谷穴,右边鼻塞则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钟即可。
3. 风池穴:位于人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时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个穴位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颈部酸痛等症状。
4. 风府穴:顺着后脑勺向下摸到凹陷处即是。这个穴位是人体督脉上的重要穴道,感冒时艾灸此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项强直等症。
对于不同感冒类型,艾灸的穴位也有所不同:
风寒感冒:可选百会穴、大椎穴、风门穴和肺俞穴温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肤出现温热泛红现象,每天艾灸一到两次。或选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温和艾灸,每穴灸15分钟,灸至皮肤温热泛红。
风热感冒:可选大椎、曲池、尺泽、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或选太阳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
暑湿感冒:可选肺俞、至阳、阴陵泉、足三里穴温和灸,每个穴位灸15分钟。或选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厥等穴位用艾柱隔姜灸。
在艾灸时需要注意避免皮肤烫伤,并遵循一些不宜施灸的情况,如暴露在外的部位、皮薄肌少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等不要施灸。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等状态下进行艾灸。
总之,感冒艾灸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但需要在正确操作下进行。如果感冒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愈,建议及时就医。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