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推拿能补血吗?10大补血按摩穴位

1、天枢穴

按摩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能促进胃经和大肠经的气血循环,增强消化功能,为补血提供基础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肠道清洁,避免毒素困扰。

双手拇指轻压天枢穴,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有助于排毒和补血。

2、血海穴

血海穴(足太阴脾经之穴)能化血为气,运化脾血,治疗血症。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月经不调有显著效果,配合按摩三阴交穴效果更佳。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血海穴10秒,连续3-5次;晚上21-23点艾灸此穴,有助于改善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之穴)能调和气血,补肾养肝。每天上午11点按揉此穴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对湿疹、荨麻疹等有疗效。

常按此穴,有助于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尤其对血压偏低的人有显著效果。

4、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滋养脑髓。按摩此穴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等有显著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能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但胃酸过多、空腹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可选择阳陵泉穴。

5、关元穴

按摩关元穴(任脉之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次轻轻按压8次,共8轮,有助于补血、消除小腹胀满。

6、隐白穴

隐白穴(足太阴脾经之穴)能统血、止血。按摩此穴可缓解鼻子出血、月经量多的症状,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7、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调节下肢胃经的总穴,按摩此穴能健脾除湿、固化脾土,治疗胃痛,对风湿、关节炎有显著效果。

8、下关穴

下关穴(足太阴脾经之穴)能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

9、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能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有助于治疗肝血不足。

10、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按摩此穴对脾脏不好的人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2024-10-02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1:59: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按摩血海的作用 血海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的作用,是活血,治疗血证的重要,与合谷魏永配伍,活血通经的效果非常好,平时经常按揉此穴,能生血祛瘀,促进新陈代谢。3 按摩血海穴的好处 治疗血证 血海有理气活血,引血补血,化瘀之功,是治疗各类血证的...

  • 按摩血海穴可补血养肝。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11时,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治肠胃疾病:按摩膈俞穴 肠胃不好的人可按摩膈俞...

  • 2、疏通经络调理血虚血虚的女性应该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并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这样做对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3、中药调养法调理血虚血虚的女性经常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天然中药,用这些中药和...

  • 按摩是中医特色疗法的一种方法,需根据循经选穴,进行按摩。脑供血不足的患者需根据病因,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若由血虚引起脑供血不足,需补血治疗;若由气滞引起,需理气治疗;若由肾虚引起,需补肾;若由肝郁引起,需疏肝。按摩推拿可分为局部取穴、近端取穴、远端取穴,老年患者脑供血不足可于颈部...

  • 小儿推拿揉尾骨的三大作用如下:提高宝宝身体机能:尾骨部位的穴位刺激能促进宝宝身体的阴阳平衡,益气补血。通过有效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进一步增强宝宝的免疫能力,有助于保证宝宝的饮食均衡和正常成长。缓解小儿病痛:尾骨推拿能够按摩到与病处对应的穴位,对于缓解宝宝的病痛甚至促进疾病痊愈有一定效果。中医推拿...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