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熏那个穴位能去除体内湿气

祛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了,中医认为,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等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经常艾灸相应的穴位,可祛除体内湿邪,更能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
那么,祛湿应该灸哪些穴位呢?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或用艾灸仪灸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或用艾灸仪灸30分钟。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
当体内有湿气时,不妨试试艾灸疗法,你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推荐大家使用古艾地灸条,采用高纯度艾绒,让您灸的更放心!2017-08-26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9:13: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艾灸通常可以艾灸中脘穴、足三里、关元穴等穴位,能够起到去湿寒的作用。1、中脘穴:中脘穴通常是补脾气的要穴,可以对局部进行艾灸,能够达到健脾祛湿的作用,从而促进体内湿气以及寒气的排出。2、足三里:艾灸足三里通常能够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体内湿气或寒气的排出。3、关元穴:艾灸关元穴可以...

  • 艾灸排湿气一般可以通过穴位的方法改善,主要是采用关元穴或者是命门穴、脾俞穴、阴陵泉穴等。艾灸是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能够达到温经散寒的作用,还能够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扶阳固脱的效果。如果体内出现了湿气过重,一般可以通过使用艾灸的方法来达到改善的效果,一般通过艾灸之后能够...

  • 中脘穴:中脘穴为胃的募穴,脾胃互为表里,同为后天生化之本,共同协作能化除体内水湿,艾灸中皖能健脾祛湿,温中散寒。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丰隆穴:艾灸丰隆穴能改善脾脏功能,调理人体的津液输布,使水有所化,痰无所聚,达到祛痰化湿的作用。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

  • 画 手背上,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中医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只要按摩或艾灸合谷穴,就可以减少或消除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经络沿线组织器官的疾病,其效果不胜枚举。如果脸部皮肤有红血丝,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合谷穴有很好的升清降浊、疏通...

  • 1、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穴位,艾灸足三里可以强身、健脾、祛湿,可以采用直接灸的方法,灸10-20分钟,同时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防止起泡。2、还有位于脾经下肢的穴位,如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等,具有祛湿功能。如果湿阻于体内时间较长,导致痰浊在体内积聚,则可以从两侧艾灸丰隆穴。丰隆穴属于胃经,艾灸丰隆...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