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穴与络穴

十四经中的特定穴分为十类,原穴是其中的一类。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十二经脉各有一个原穴。故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从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特性来认识,脏腑病变常反应于十二原穴,运用十二原穴可以治疗脏腑病变,尤其五脏病多用原穴治疗。

阴经的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的原穴位于五输穴的“输”穴之后,即另置一原。

络穴也是特定穴中的一类,是十五络脉从本经分出之处的穴位。十五络脉各有一穴,合称十五络穴。络,有联络、散布之意。从络穴处别出的十五络脉为络脉的主络,然后继续分支,越分越细,最后如网络般遍布全身。因此,络脉不仅是连接表里经脉的纽带,还与其他经脉有密切联系。所以络穴可以治疗表里两经有关的病证。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原穴、络穴所主治的病候多是所属经脉的病候及该络脉本身循行所过之处的病,临床上可以单用,也可配合应用即“原络配穴”。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的顺序,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又有“初病在经,久病在络”之说,络穴常在治疗各脏腑慢性疾病时选用。

附:十二原穴歌

(摘自经络 养生 陈春燕编著)

大肠合谷肺太渊,胃原冲阳太白脾。

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

心包大陵焦阳池,肝经太冲胆丘墟。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循经从头读,

手太阴络为列缺,手阳明络偏历补,

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太阴络公孙主,

手少阴络是通里,手太阳络支正出,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少阴络大钟鼓,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少阳络外关符,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厥阴络蠡沟输,

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鸠尾度,

脾之大络为大包,不多不少正十五2022-07-11
mcxzy 阅读 35 次 更新于 2025-04-18 11:06: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原穴,是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是人体元气经过和停留的部位。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原穴调治脏腑有病的情况。络穴,如同十字路口,位于12条正经分出络脉的部位。络穴沟通表里两经,对兼有两经问题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急病情况优先考虑络穴,因为其能同时引导药性进入两...

  • 1、合穴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尺泽,手阳明大肠经-曲池,足阳明胃经-足三里,足太阴脾经-阴陵泉,手少阴心经-少海,手太阳小肠经-小海穴,足太阳膀胱经-委中,足少阴肾经-阴谷,手厥阴心包经-曲泽,手少阳三焦经-天井,足少阳胆经-阳陵泉,足厥阴肝经-曲泉。2、原穴:胆经——丘墟;肝经——太冲;...

  •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十五络穴 1、概念 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为络穴。十二经各有一个腧穴叫做络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加上任脉、督脉和脾之大络的络穴合称十五络穴。2、分布 (1)十二经络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2)任脉络穴鸠尾...

  • 原络表里配穴法是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它基于经络理论,强调脏腑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作用和病理状态下的相互影响。具体而言,原穴指的是脏腑经气运行和停留的特定位置,而络穴则是连接表里两经的特殊穴位。这种配穴方法通过刺激这些特定穴位,旨在调节体内经络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原络表...

  • 一、五腧穴歌诀 概述:五腧穴是经络上的特定穴位,分别具有井、荥、输、经、合五种特性,对应不同的治疗作用。 歌诀示例:“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二、原络穴歌诀 概述:原穴是经络的本源,络穴是经络的分支,两者共同调节体内气血平衡。 歌诀示例:“太渊原穴肺之根,列缺络穴主头身”...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