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针刀疗法高血压病穴位配伍

埋线针刀疗法之“压五针”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活动趋于平衡,症状得到缓解。
埋线针刀疗法压五针”之
颈动脉窦点:甲状软骨上缘,第四颈椎横突前结节,相当于人迎穴;
降压点:第六、七颈椎棘突之间旁开2寸;
曲池点:曲肘成直角,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太冲点: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足三里点: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降压的穴位有以下四个:
一、人迎穴。人迎穴就在颈动脉窦的前面,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与喉结相平。人迎穴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可以采取点压的方法来降压。
二、耳尖穴。耳尖穴既可以降温退热,又可以降低血压。耳尖穴,顾名思义就是位于耳尖。
三、曲池穴。曲池穴可以疏散风热。还有降血压的功效,它位于屈肘的那个位置,在屈肘处的外侧,有一个凹陷的就是曲池穴。
四、涌泉穴。涌泉穴可以治疗头昏,头晕,还可以降低血压。涌泉穴位于脚底,大约离大拇指旁开一横指,竖开三横指这么一个位置。
人迎 
【定位】位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局部层次解剖】皮肤 皮下组织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前缘 甲状软骨接触部。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主治】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配伍】
配大椎穴、太冲穴,主治高血压。
2、配大椎穴、俞府穴、彧中穴,主治气喘。
3、配大椎穴、合谷穴,治咽喉肿痛。
【埋线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避开颈动脉。
耳尖 
【定位】在耳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局部层次解剖】皮肤 皮下组织 耳郭软骨。分布有颞浅坳、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等。
【主治】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偏正头痛。
【配伍】
1、配百会穴、四神聪穴、头临泣穴、听会穴、风池穴、光明穴,治眼病。
2、配太阳穴、合谷穴,治偏头痛。
3、配后溪穴、肝俞穴,治麦粒肿。
【埋线法】下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曲池(合穴) 
【定位】侧腕,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局部层次解剖】皮肤 皮下组织 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 肱桡肌。浅层布有头静脉的属支和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桡侧返动静脉和桡侧副动静脉间的吻合支。
【主治】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手肘无力,咽喉肿痛,齿痛,瘰疬,腹痛,吐泻,痢疾,疮疥,瘾疹,丹毒,热病,心中烦满,疟疾,月经不调,瘛疭,癫狂,善惊。肩肘关节疼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神经衰弱,荨麻疹,小儿麻痹后遗症,胸膜炎,甲状腺肿大,扁桃体炎。
【配伍】
1、配合谷、外关,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
2、配合谷、血海、委中、膈俞,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的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
3、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昆仑、太溪、阿是穴,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配合谷、血海、三阴交,有扶正解毒的作用,主治冬眠灵药物反应。
【埋线法】直刺0.8   1.2寸。

涌泉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局部层次解剖】皮肤 皮下组织 足底腱膜(跖腱膜) 第2趾足底总神经 第2蚓状肌。浅层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深层有第2趾足底总神经和第2趾足底总动静脉。
【主治】足心热,下肢瘫痪,霍乱转筋,头顶痛,头晕,眼花,失眠,咽喉痛,舌干,失音,小儿惊风,癫痫,昏厥。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癔症,中暑,休克等。
【配伍】
1、配百会、人中,有苏厥回阳救逆的作用,主治昏厥、癫痫、休克。
2、配四神聪、神门,有清心安神镇静的作用,主治头晕、失眠、癔症。
【埋线法】直刺0.5   0.8寸。
2022-06-12
mcxzy 阅读 66 次 更新于 2024-11-15 12:52: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高血压患者常选用的针灸穴位是:合谷、曲池、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丰隆、解溪、风池、阳陵泉、光明、侠溪、三阴交、太溪、行间、太冲、命门和血压点等。

  • 穴位在经络上,经络在整个身体,每个穴位由与内脏有联系。把穴位打通病则逐渐好转。

  • 单纯用针灸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应在保持规律和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药物、食疗及物理疗法综合调理。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