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募配穴法出处

出自《难经·六十七难》是战国时期医学家扁鹊创作的一篇散文。
临床上常常将病变脏腑的俞、募穴配合运用,以发挥其协同作用,此为俞募配穴法,是前后配学法的典型实例。
俞穴,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腰背部的穴位;募穴,位于胸腹部,故又称为“腹募穴”。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会聚的部位,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因此,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证。
扁鹊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著有中医典籍《难经》。

扩展资料:
应用
如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出现的尿潴留,可选择膀胱俞;胆石症出现的胁痛,可选择胆俞;寒邪犯胃出现的胃痛,可灸胃之募穴中脘。另外,背俞穴和募穴还可用于治疗与对应脏腑经络相连属的组织器官病患,如肾开窍于耳,耳疾可选肾俞;肝开窍于目,又主筋,目疾、筋病可选肝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俞募配穴法
2019-07-11
俞穴又名背俞穴,募穴为胸腹之募穴,均为针灸临床上常用之要穴,并且经常配伍组方,称为“俞募配穴法”,由于笔者余岁尚轻,且尚未临床经验,现仅对俞募配穴法产生的几点看法略陈管见。 1、俞募配穴属“阴病行阳,阳病行阴”范畴   脏腑之气血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简称俞穴。脏腑之气血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俞”有传输之意,即脏腑气血由内向外注于此;“募”有汇集之意,即脏腑气血由内向外汇聚集结于此。根据脏腑的阴阳属性和胸背阴阳的划分,背为阳,故俞为阳;腹为阴,故募穴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难经·六十七难》,中“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这指出脏病取腰背之背俞穴,腑病取胸腹之腹募穴,即是阴病行阳,阳病行阴之法。 2、“俞募配穴”的“气之径路”   经气可从阳行于阴,也可从阴行于阳。笔者认为胸腹背腰部之经脉经气之相通是通过“气之径路”完成的。《灵枢·动输》云:“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是说四街是经气运行的捷径通道。《灵枢·卫气》又云:“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就是说身躯前面的胸腹部与身躯后面的背腰部之间,是通过气街这个经气之捷径而相通的,因此俞募穴之气是相通的。 3、“俞募配穴”与脏腑病   俞募配穴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前后配穴法的代表,在诊断和治疗两方面均有体现。俞·募穴的分布规律与五脏六腑所在的位置前系密切,在临床上最能反映五脏六腑的虚实盛衰。《灵枢·刺节真邪》篇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因此通过俞募穴局部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往往反应相关脏腑的功能异常。另外俞募穴接近脏腑,《灵枢·胀论》云:“夫胸腹,脏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所以俞募穴可以诊治脏腑发生的疾患。   人体五脏六腑之间以经络为枢纽,遵循阴阳五行对立统一的规律即健康是“阴平阳秘”,疾病是“阴阳失调”,治病的过程是“调整阴阳”的过程。而俞募配穴法充分体现了经络的调节阴阳作用。二者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对治疗阴证阳证俱见的脏腑病症疗效显著。2013-07-09
mcxzy 阅读 40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5:54: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4 肩中外俞穴的配伍 肺俞配中府,为俞募配穴法,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 肺俞配膏肓、三阴交,有补虚损清热的作用,主治骨蒸,潮热,盗汗。 肺俞配曲池、血海、有祛风邪,和营血,化瘀滞的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 肺俞配天突、尺泽,治咳嗽、哮喘[6]。 肺俞配风池、太阳,治头项强痛[6]...

  • 中脘配胃俞,属俞募配穴法,有调中和胃,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呃逆。 中脘配内关,治呕吐[9]。 中脘穴配内关、梁丘治胃痛[1]。 中脘配脾俞、天枢、三焦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治久痢[9]。 中脘配大陵、劳宫、足三里、然谷、太溪,治黄疸[9]。 16 特效 *** 在中脘穴或摩或按,...

  • 肾俞配京门,为俞募配穴法,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肾俞配听宫、翳风,有益肾气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肾俞配关元、三阴交,有壮元阳,助运化,利水湿的作用,主治肾炎,小便不利,水肿。 肾俞配三焦俞、关元,治尿频[6]。 肾俞配心俞、神门,治失眠、健忘[6]。 肾俞配耳门、听宫,治...

  • 15 大肠俞的配伍 大肠俞配天枢,为俞募配穴法,有培土健中,消积滞的作用,主治胃肠积滞,肠鸣腹泻。 大肠俞配肾俞、关元,治直肠脱垂[6]。 大肠俞配至阳、腰阳关,有强筋骨,利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骶髂疼痛。 大肠俞配命门、肾俞,治腰痛[6]。 大肠俞配上巨虚、承山,有调肠腑清积热的作用,主治便秘。 大肠俞...

  • 心俞配巨阙,为俞募配穴法,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心痛引背,冠心病,心绞痛。 心俞配神门、三阴交,有调心脾,宁心神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惊悸,梦遗。 心俞配太渊、孔最,有清肺热理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咯血。 心俞配内关、太渊,治无脉症[9]。 心俞配内关、神门,治心律不齐[9]。 心俞配大陵、百会、合谷...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