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不同症状选用什么药方?

糖尿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糖、脂肪代谢紊乱所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综合证。为常见的终身性病。糖尿病属祖国医学中“消渴”证范畴。近年来发现,降糖类西药能促进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生。因此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方一】消渴方
【出处】《广西中医药》
【组成】茯苓10克,天花粉12克,苍术9克,玄参9克,三棵针5克,萆薢10克,党参10克,熟地黄10克,石斛9克,蛇床子5克,覆盆子10克,山药12克,生石膏100克。
【功用】益气养阴,清热祛湿。
【主治】糖尿病
【方解】茯苓、党参、山药、熟地黄、覆盆子补肾健脾;天花粉、石斛、玄参、生石膏养阴润燥,苍术、三棵针、萆薢、蛇床子、清热燥湿,利尿通淋。全方补中寓清,尤适用于阴虚兼有热象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润燥活血汤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玄参,麦冬,生地蓼,赤芍,牡丹皮,黄芪,山药,桃仁,红花,柴胡。
【功用】润燥活血,益气活血。
【主治】糖尿病中、晚期。
【方解】玄参、麦冬、生地黄养阴润燥,赤芍、牡丹皮、黄芪、山药、桃仁、红花益气活血,柴胡条达气机。全方以润燥活血为主,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方中又加入一味柴胡以助血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原方无用量。
【方三】降糖明目1号方
【出处】《河南中医》
【组成】女贞子,旱莲草,茜草根,白茅根,大黄,三七粉,黄芪,山药,苍术。
【功用】益气补肾,凉血止血。
【主治】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之出血期。
【方解】女贞子、旱莲草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茜草根、白茅根、大黄、三七粉凉血止血;黄芪、山药、苍术益气健脾燥湿。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之出血期,当务之急为止血,故方中安排大量止血药,女贞子、旱莲草入肝肾经,兼有引药入经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原方无用量。
【方四】降糖明目2号方
【出处】《河南中医》
【组成】丹参,泽兰,红花,益母草,旱莲草,郁金,黄芪,山药,苍术。
【功用】活血利水,益气明目。
【主治】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之吸收期。
【方解】丹参、泽兰、红花、益母草为活血兼有利水作用的药物可促进瘀血吸收;旱莲草、郁金、黄芪、山药、苍术补肝肾明目,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之吸收期已无活动性出血,故可加大活血力度,若仍有出血则不宜使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原方无用量。
【方五】降糖明目3号方
【出处】《河南中医》
【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女贞子,菟丝子,生牡蛎,川芎,红花,海蛤粉,贝母。
【功用】补益肝肾,清肝明目。
【主治】糖尿病眼底出血之恢复期。
【方解】黄芪、山药、苍术、元参健脾益气,养阴润燥;女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生牡蛎、海蛤粉、贝母清肝明目,软坚散结;川芎、红花活血化瘀。糖尿病眼底出血之恢复期治疗重点在于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原方无用量。
【方六】三消汤
【出处】《湖中医杂志》
【组成】花粉,葛根、生地黄、玄参、丹参、山药各15~30克,生石膏、黄芪各15克~50克,苍术、黄柏、知母、泽泻、麦冬、五味子各10~20克。
【功用】清热养阴,三消并治。
【主治】糖尿病。
【方解】方名为“三消汤”,顾名思义,上中下三消同治,玄参、生石膏、五味子偏上消;花粉,葛根、麦冬、苍术偏中消;黄柏、知母、泽泻、生地黄、山药、黄芪、丹参偏下消,三消中又偏重于下消,为消渴病常用方剂。
【用法】1日1剂,水煎2次,分3次饭前1小时服,15日为1疗程,一般2~6个疗程即可控制病情,继续巩固1-2个疗程,采用2~3日服1剂的方法递减,逐渐停药。
【按语】气阴两虚型重用黄芪、山药,酌加黄精、太子参,人参;血糖下降缓慢重用苍术、玄参,加黄连、玉竹、乌梅;轻度酮症可加黄芩、黄连。
【方七】补阴固涩汤
【出处】《中医药》
【组成】生地黄20克,玄参20克,牡丹皮20克,莲须20克,花粉30克,黄芪30克,龙骨、牡蛎各30克,枸杞子18克,山茱萸15克,五味子10克。
【主治】糖尿病。
【用法】水煎服,日1剂,随症加减。
【方八】胜甘汤加味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山萸肉30克,五味子20克,乌梅20克,桑螵蛸15克。
【主治】糖尿病。
【用法】水煎日服1剂。
【方九】二地降糖汤(汪履秋)
【出处】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组成】地锦15克,地骨皮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地黄10克,僵蚕10克,青黛5克(包),泽泻30克,苦参15克。
【功用】润肺、清胃、滋肾。
【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小于250mg%。证见口渴欲饮,消谷善饥,小溲频多,疲乏无力,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
【方解】糖尿病隶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因上、中、下三消的不同,又有肺燥、胃热、肾虚之别,治疗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原则,本方以南沙参、麦冬、地骨皮清肺润燥,石膏、知母清胃泻火,生地黄滋肾清热,地锦、僵蚕、青黛、泽泻、苦参乃结合辨病用药。据现代药理研究及本人临床经验有显著的降糖作用,本方辨证结合辨病,熔润肺、清胃、滋肾于一炉,实为上、中、下三消之通治验方。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按语】患者应控制饮食,锻炼身体,不要滥用药物,一经服用中药,就要彻底治愈,不应半途而废。
2020-01-02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8:12: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肾阴亏损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尿频、尿浊如脂膏、腰膝酸软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滋阴补肾、润燥止渴为主,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如熟地、山萸肉等。若患者有烦躁、失眠等症状,可加用知母、黄柏等。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中医主张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

  • 消渴方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型消渴病,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麦冬、生地黄等,能够清热解毒、润燥生津。玉女煎则适用于阴虚火旺的患者,主要由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等药材组成,有助于滋阴降火。七味白术散主要用于脾虚湿盛型的患者,其主要成分有白术、茯苓、泽泻等,能够健脾利湿。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

  • 1. 肺燥津亏证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疗方法:方选消渴方,通过润肺生津、清热止渴的方式进行治疗。2. 胃热津伤证 症状:消谷善饥、口渴多饮、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有力。 治疗方法:选用玉女煎,旨在清胃泻火、生津止渴。3. 肾阴...

  • 1. 药物治疗: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症状、并发症、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使用如生黄芪、生地、郁金、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功效的中药,以调理气血阴阳,达到降糖作用。 单味中药:黄连、黄芪、黄精、地黄、人参、山药、麦冬等中药,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较为广泛,具体用药应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一般来讲,对于早期的上、中、下三消的症状,主要以益气养阴为主,如白虎汤、消渴专方等以益气养阴;后期可加减化裁一些药物以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如治疗糖尿病肾病可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的神经系统病变,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以...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