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么把脉的?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 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 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 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 太弱 也不行 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 太弱 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 太弱为肺虚 一般有咳嗽现象 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 太弱为脾弱 有便溏 腹痛一类 太强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MOD}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2012-04-04
  现在多是三部九候法
  按切全身动脉,以体察经络气血运行情况,从而推断疾病的脉诊方法。又称遍诊,为古代脉诊方法之一。切脉部位有上(头部)、中(手部)、下(足部)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①上部。天候按两额动脉;人候按耳前动脉;地候按两颊动脉。②中部。天候按手太阴经以候肺;人候按手少阴经以候心;地候按手阳明经以候胸中之气。③下部。天候按足厥阴经以候肝;人候按足太阴经以候脾胃;地候按足少阴经以候肾。三部九候临床已很少应用。
  《医源资料库》:三部九候 ,诊脉术语。 ①指全身遍诊法。即于头部、上肢、下肢三部诊脉,每部各有上、中、下动脉,不同部的脉出现独大、独小、独迟、独数,即表示该经的脏气有寒热虚实之变化。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候肺;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候心;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候脾,若候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肾问·三部九候论》)。 ②指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指力按脉,分浮、中、沉(《难经·十八难》)。2012-04-05
小柯学中医-第三集把脉

2021-01-02
2019-12-06
就拿脉象细数来说,细是气血不足体内津液不充分,数是有热分,这个换是西医你得拿好几张化验单才能看到体内的情况!2019-06-04
中医学把脉听脉可以去报个手诊脉诊的课程,然后买这方面的书跟着学习就行了。2019-02-27
自己虽然不会,但是感觉中医把脉还是很神奇的,
自己曾经去看过中医,还是很好使的2019-02-27
额。。。这个有点复杂啊,朋友是要学中医还是兴趣使然啊。。。
大致上是:
左手关脉:不强不弱 大概视为正常,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 太弱大多存在一定病征......
建议问个比较明白的老师吧2019-02-27
太复杂了,在这里和你说不清楚啊
去看看脉诀吧2012-04-04
中医学把脉听脉可以去报个手诊脉诊的课程,然后买这方面的书跟着学习就行了。2019-02-27
我推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彭子益的脉法,很特殊,两只手一起把脉,那个突出的脉一定是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左右手可以相互比较。比方说,左手尺脉比右手尺脉弱,是水虚,右手尺脉比左手尺脉弱,是火虚。这本书也写得简单易懂,很多中医古籍,没有文言文的功底,看起来非常吃力。而且,这本书是中医大家李可老中医推荐的一本,这本书我现在正在学习。我在看里面的脉法篇,虽然简短,但是把二十八种脉都讲到了,我知道了阴虚阳虚的分辨,我知道了用药的提纲,这样就减少犯错了。2019-04-05
想学把脉就报个脉诊班啊,我刚学完中域的张震脉诊班,老师手把手临床辅导的,上课风趣幽默,学完后回来就开始号脉诊断,感觉很不错,建议你也报个。2019-04-24
可以报读培训班去学,张震老师讲课还行,比较搞笑2019-05-04
每个人有内个人的方法2019-05-22
别人告诉你,你也不明白,找个培训班去学习一下不就好了。你搜一下张震老师 张震主讲的号脉还是很不错的。2019-06-22
中医博大精深,想要学好用好至少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有效果,不能心急。再一个就是要有引路人,这个不是自己一朝一夕读几本书就能学会的,建议跟师学习像张震的号脉课就很出名,应该是中域开的,加油,祝你早日学成,治病救人,造福一方2019-06-29
mcxzy 阅读 69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9:42: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把脉主要采用寸口诊脉法。患者需将手臂置于脉诊垫上,使寸口处充分暴露。医生的中指置于掌后高骨内侧的关脉位置,食指则按在关前的寸脉位置,无名指按在关后的尺脉位置,三指呈弓形,用指腹触按。注意,布指的疏密需与患者手臂的长度相匹配。在具体操作中,医生会运用举、按、寻、总按和单诊等手...

  • 在中医传统医学中,把脉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通常,医生会选择手腕处的桡动脉进行诊断。中医把脉时,会将手指按在手腕桡动脉的不同部位,分为三部九候。这三部分别是寸、关、尺,每部分再细分为浮、中、沉三候。通过观察和感知脉象的浮、沉、迟、数、滑、涩,可以诊断出疾病的具体情况。浮脉,指...

  • 中医通过把手脉来诊断人体健康状况,脉象主要分为寸、关、尺三个位置,分别对应不同脏腑。左寸主心,小肠,右寸主肺,大肠,左关主肝胆,右关主脾胃,左尺主膀胱,肾,右尺主肾,命门。脉象分浮、中、沉,分寸、关、尺,分阴阳。通过这些脉象,中医可以判断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比如,左...

  • 中医诊脉,通过手指在患者手腕脉搏处感知脉象,分为寸、关、尺三部,医生则运用轻、中、重三种力量,以此辨别脉象的不同。中医脉诊源远流长,早在扁鹊时代便已采用,古代《内经》中记载了21种脉象,经过历代发展,现已记录30余种。历代医家高度重视脉诊,将其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用来识别病因、分析...

  • 脉诊,中医的一种独特诊断技巧,常被称为“把脉”。许多人认为脉诊是件神奇的事,其实,中医专家解释说,脉诊并不那么难,掌握一些方法,你可以在10分钟内学会。脉象是指脉搏跳动时在手指下显现出来的形态,它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强弱、脉道的通畅和气血的盈亏密切相关。心和脉是形成脉象的关键,气血则...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