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用于咽部总有异物感;医生说:水饮代谢关注三个脏腑

身体内的各种物质在不断地运动着。
气在不断转化,寒冷来袭,转化更多卫气抵御外邪;神疲乏力,转化更多元气,供应生命活动。
血在心气的推动下不停循环,从动脉出、静脉入,周而复始。
全身的水液也是,在不停地转化着,喝进去的水,化为了血浆、化为了眼泪、化为了口水、化为了鼻涕、化为了汗水、化为了尿液。
脾吸收水液,上述到肺;肺的宣发把水液从汗液、呼吸等排出,肺的速降,把水液往下带,经过五脏六腑,下输到肾;肾的蒸腾及司膀胱开合的作用,引导水液的重吸收及尿液生成。
一旦气的运行出现问题,水液就容易停滞,出现痰饮、出现水肿等等。
痰饮出现的位置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大的可见全身水肿,浮肿,小的仅有局部表现。

梅核气是什么意思呢?
大概有点像现在所说的慢性咽炎。咽喉部总有点痒痒的或者异物感,但用力咳后就一点点白色痰液,甚至没有任何东西。
这个是怎么得来的呢?
和体质有关系,一般情绪不那么顺畅的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上面说过了,痰饮的停聚和气有关。气郁的人,气血运行不那么通顺,水液的代谢就容易受到影响,聚集于咽部,就形成了梅核气,如同有一个梅核哽咽在咽喉部,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
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有气郁有痰结,就需要行气化痰。

半夏厚朴汤是由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 组成的。
半夏是化痰的,是降逆止咳的;茯苓是利水饮,化湿,配合半夏,加强化痰;厚朴是燥湿、行气的;生姜是降逆,温中,并且解半夏毒性的;紫苏叶是理咽喉之气的。
全方加起来就是一个理气化痰的方子。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水饮的代谢和脾、肺、肾关系密切。
而梅核气和肾关系不太大,因为它不怎么关系到肾的重吸收以及尿液生成排泄。
倒是和脾与肺关系较大。
这就给我运用的时候,提供了思路。
如果消化不太好,脾胃比较虚弱的,容易因为脾虚生湿,加重梅核气的痰湿,可以在半夏厚朴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强健脾化湿。比如加上四君子汤。

如果本身湿浊比较重,中焦脾胃被湿浊困阻的,可以重用厚朴、半夏、茯苓,加强化湿理气。
如果经常咳嗽,咳痰的,肺、气管、支气管中痰饮较多,总感觉胸闷的情况,就需要宣发肺中的痰饮。可以在半夏厚朴汤的基础上加强宣肺化痰,比如加上有小青龙汤。
如果气郁的表现还很明显,比如心情不好,胸胁苦满等,就需要加强疏肝理气了,这可以参考我们之前讲的越鞠丸,可以加入一些香附。
如果是因为气虚,无力维持水液的代谢,从而导致水饮积聚,则需要补气,可以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上半夏厚朴汤。
如果这个痰饮日久有化热,比如咳出来的痰是黄稠的,那就需要加上清热化痰的中药了,比如杏仁、薏苡仁、贝母、瓜蒌等。
2022-07-05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1:37: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有气郁有痰结,就需要行气化痰。半夏厚朴汤是由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 组成的。半夏是化痰的,是降逆止咳的;茯苓是利水饮,化湿,配合半夏,加强化痰;厚朴是燥湿、行气的;生姜是降逆,温中,并且解半夏毒性的;紫苏叶是理咽喉之气的。全方加起来就是一个理气化痰的方子。上面我们已经说...

  • 临床以咽部异物阻塞感为主要症状。其状或如梅核,或如炙脔,或如贴棉絮,或如虫扰,或如丝如发,或如痰阻,或如球如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痛不痒,不碍及饮食。多于隋志不舒、心情郁闷时症状加重。笔者通过对208例梅核气患者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发现此方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病变复发...

  • 梅核气可服用的中药主要有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梅核气是以咽部异物梗阻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对于梅核气的治疗,中药有一定的疗效。一、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梅核气的经典方剂,适用于因痰气互结所致的咽中梗阻感。方剂中的半夏能化痰散结,厚...

  • 半夏厚朴汤是中药方剂,作用是可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临床上可以通过半夏厚朴汤治疗身体的相关的疾病和症状,比如常见的梅核气,总觉得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这些都可以通过半夏厚朴汤进行调治。对于患者出现的情绪所导致的气滞,也是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因为心情不佳、精神压...

  • 半夏厚朴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用于治疗由情志不畅引发的梅核气,主要症状包括咽中阻塞感、吞咽困难、胸闷不适,伴有白腻苔和弦滑脉。根据病情变化,方剂可适当调整:气郁较重者,可加香附、郁金以舒缓情绪并促进气体流通;若出现胁肋疼痛,则可加入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则可加入玄参、...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