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冒的中药处方?

症状是咳嗽、有痰、持续发低烧(37.3~37℃)、晚上脸色潮红、白天出虚汗、夜间盗汗、晚上哭闹、咽喉发红、有鼻涕、饭量减少、拉肚子,验血血项高,为病毒性感冒。

方一:

甘草3g 石膏20g 炙冬花9g 连翘6g 芦根12g 川贝母4g 焦山楂6g 金银花9g 炒杏仁12g 黄芩8g 桔梗6g 玄参12g 炒白术6g 炒菜服子9g 前胡6g 青蒿12g 板蓝根6g 麦冬6g

方二:

甘草3g 石膏10g 炙冬花4g 连翘 6g 芦根10g 浙贝母3g 焦山楂6g 金银花10g 炒杏仁4g 黄芩6g 炙麻黄1.5g 丹参2g 知母9g 炒苏子4g 炙百部4g 太子参6g

估计是同一个方子加减得来的,只是侧重不同。

以下是从别的地方找到的治感冒的方子:

流行性感冒
【处方 1】 灯笼草、三桠苦、岗梅根各 30g,甘草 9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 2 剂,3 天为 1 个疗程,超过3 天仍不退热者,可列为无效。
本方适用于暑温发热、风热型流感,对体质较虚和风寒偏重的感冒,则不宜使用。
【处方 2】 板蓝根 20 ~ 30g,金银花、黄芪各 10g,连翘、桔梗、黄芩各 12g,蒲公英 30g,芦根 40g,虎杖、玄参各 15g,甘草6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 20 分钟,煎 2 次共约 40 分钟,滤得药液 200ml,分 3 次 1 日内服完。
【处方 3】 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 50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 ~ 5 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 1 剂,分 2 次服。小儿以少量昼夜服。

【处方 4】 香薷 10g,银花、连翘各 15g,青蒿 12g,板蓝根、大青叶各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剂。加减 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藿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处方 5】 柴胡、金银花各 20g,连翘 15g,黄芩、蝉蜕、半夏、菊花、党参、甘草各 10g,生姜 3 片。
加减 高热汗出者,加石膏,每日 2 剂急煎服;咽干痛者,加桔梗;咳嗽者,加杏仁、前胡;咳喘者,加杏仁、麻黄、石膏;痰多者,加川贝母;恶心纳差者,加佩兰、白豆蔻;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头痛甚者,加白芷;身体酸楚者,加羌活。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用 3 ~ 9 天。

希望对自己有所帮助2010-12-31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1:33: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治感冒咳嗽的中药方剂 1.1、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

  • 1. 马鞭草羌活方 - 处方组成:马鞭草30克,青蒿15克,羌活15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痛。适用于流行性感冒。2. 板蓝根金银花方 - 处方组成:板蓝根、金银花各20克,牛蒡子、贯众、连翘各15克,淡豆豉、杏仁、荆芥、桔梗、前胡各10克,薄荷、苏叶各8克,甘草6...

  • [处方]黄芪15克、防风12克、白术10克。[用法]可酌加山药12克、牡蛎10克、太子参10克等同煎饮服。(4)血虚感冒 ①荆防四物汤 [主治]疏风散寒,养血和血,故宜于血虚外感风寒之证。[处方]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生黄芪15克,何首乌10克,白蒺藜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蝉...

  • 在古代,人们治疗感冒时主要依赖于中医经典中的方剂。例如,麻黄汤和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著名方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麻杏石甘汤也是张仲景所创,用于治疗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这些方剂在治疗风寒感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到了清代,随着医家对风热感冒的...

  • 对于风热感冒,中医通常采用桑菊饮和葱豉清凉透表,宣肺化痰的方法。方药包括桑叶、菊花、牛蒡子、连翘、桔梗、芦根、僵蚕、竹叶、甘草、香豆豉、葱白、薄荷等。风热感冒的特征是发热、微咳、咽红、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肺为娇脏,治疗应以轻清为主,不宜重浊,以清热透表,宣肺化痰。感冒夹...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