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发烧怎么办?中医穴位+日常保健就能解决

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  

方法/步骤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冷敷  如果高烧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擦拭身体  蒸发也确降温作用。专家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鼠蹊部。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注意事项

上述方法仅适合于应急,要想彻底退热,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所以病人应该首先去医院。2022-12-26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0:06: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敷药当天,患者应洗澡,着棉质衣衫,避免过多出汗;外敷期间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尤其是儿童贴敷时,家长一定要多观察多询问;贴敷部位若出现水泡,不必惊慌,保持周围皮肤干燥,不要挤压水泡使之溃破,水泡可自行吸收,若溃烂感染要及时到医院处理;贴敷患者要...

  • 四肢抽搐,家长应立即按压孩子“人中”穴位(在鼻唇沟中 点),较强刺激持续1-3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随后用上述方法快速降温,同时亦要立即到医院诊治。半岁以内婴儿发高烧时一般不打退烧针,不服退烧药, 最佳降温方法是温水擦浴,即洗个温水澡。紧急处理后无论是否退热,都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

  •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可以在人体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针灸、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穴位贴敷(即三伏贴疗法),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伏贴的适应症 ①风湿骨病:关节炎、骨质增生、颈椎...

  • 所以养生先养阳,像穴位可以点按直沟、足三里、曲池等 三.先春养阳法: 准备 席地盘坐,或盘坐于床,全身放松,头正颈直,含胸拔背,双眼微合,口唇轻闭。两手或轻握,或手心向上相叠,置于小腹前,或两手在腹前做抱球状,也可分别轻按两膝上。采用腹式呼吸,鼻吸口呼,均匀细长。吸气时腹部...

  • 穴位敷贴:将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背部相应穴位上。穴位注射或埋线:选用相应的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或埋线治疗。药物外洗或外擦:用中药汤剂外洗或酊剂外擦,起到鼓舞正气、疏通经络的作用。拔罐刮痧:适用于肩周炎、脊柱炎等疾病,可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推拿:具有疏通经脉、温经散寒的...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