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中医是如何解决的?六经辨证是中医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发烧,是在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是指身体体温升高到超过正常范围。一般来说,发热(发烧),主要的病因有两种,一种是感染性发烧,另一种是非感染性发烧。
感染性发烧很常见,多是因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身体后导致,如长期吃上火食物,热不能泄,器官内热,则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发烧问题。
而非感染性发烧的因素很多,多是因为原生疾病带来的,也有些是因为神经系统等原因导致的,如甲亢、风湿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等。
当出现发烧的时候,最常见的症状除了体温升高之外,往往还会伴随着口苦、呕吐、发热反复、食欲差、皮肤发红、畏寒、身体酸痛、出汗、脱水、身体无力等等。
在中医看来,发热的原因有很多种,大体可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而外感发热又可以细分为风热、风寒,而风寒又可以再细分为有汗和无汗两种情况,在治疗上采取的方法各不相同。
对于发烧的具体解释,中医的理论跟现代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性。发热在中医的解释中,认为是正邪相争的结果。
当病邪进入人体之后,会和人体的正气相碰撞(白细胞和病原体的吞噬),从而消耗的人的精气神,产生发热。
在治疗上,中医的治疗方式很多如六经辨证、病理机制来治疗。
如像太阳经发热,病属风寒邪气,有恶寒、发热、恶风等症状,可用麻黄汤、桂枝汤来治疗。
阳明经发热,病属热邪充斥于阳明之经,有大热、大汗、口渴、手脚发冷、舌苔红等症状,可用到猪苓汤、小承气汤治疗。
少阳经发热,病属热邪郁郁于少阳经,有胸胁苦满、心烦、胁痛、食欲不振、寒热往来,热邪处于半表半里,适宜使用(白云山)小柴胡颗粒,来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缓解外感病、邪犯少阳证所带来的不适症状。
而现代研究也证实,小柴胡颗粒确实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力、护肝的作用,为小柴胡颗粒退热机制提供了佐证。
太阴经发热,病属寒邪,症见腹满而吐、食不下,口不渴,时而腹痛,可用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
少阴经发热,病属寒邪,宜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厥阴经发热,病属阴阳、寒热错杂,症见烦满消渴,舌卷囊缩,谵语便秘,手足乍温乍凉,宜用乌梅丸。
2022-06-20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3:47: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治疗上,中医的治疗方式很多如六经辨证、病理机制来治疗。如像太阳经发热,病属风寒邪气,有恶寒、发热、恶风等症状,可用麻黄汤、桂枝汤来治疗。阳明经发热,病属热邪充斥于阳明之经,有大热、大汗、口渴、手脚发冷、舌苔红等症状,可用到猪苓汤、小承气汤治疗。少阳经发热,病属热邪郁郁于少阳经,...

  • 二、《难经》《难经》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挥,主要探讨的是脉诊和经络理论。它对于中医的诊病方法,特别是脉诊技术有着深入的解析,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参考书籍。三、《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所著,主要论述了外感疾病和内科杂病的证治原则。该书对于感冒、伤寒等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

  • 感冒应分六经治疗,《伤寒论》是治疗一切感冒的经典。感冒初起都是从主一身之表的太阳经入,太阳病的主方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麻黄汤。一个治的是伤风,一个治的是伤寒。伤风正气外散,有汗;伤寒邪气内敛,无汗。伤风身软,伤寒身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头项强痛而恶寒”。所谓的“风热感冒”...

  • 针对不同症状的治疗方药如下:桂枝加附子汤适用于感冒发烧,头痛,出汗,怕冷,腰酸重,鼻鸣干呕。用法为桂枝8克,白芍8克,炙甘草5克,黑附子6克,生姜3片,大枣2枚,开水泡服,早七时,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四剂。麻黄理中冲剂适用于感冒发烧,头痛,身痛,骨节痛,无汗,喘,饮食难入。用法为...

  • 中医叫发汗解表,发汗就是增兵,增强抵抗力,解表,就是解除寒邪围困。麻黄、桂枝、生姜皆有此效果。由于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要让肺能肃降,必须确保大肠通畅排气。故杏仁、莱菔子常用之。 三、感冒为什会发热? 由于皮肤腠理毛孔被寒邪关闭,汗不能出,人体热量积聚于体表,造成发热现象。 体表毛孔开阖的程度不同,发热...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