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的序言

《针灸甲乙经》序:“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编次。比按仓公传,其学皆出于《素问》,《素问》论病精微,《九卷》是原本经脉,其义深奥,不易览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岐伯遗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风加苦聋百日,方治要皆浅近。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

2016-05-14
mcxzy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9:25: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古代医术文献《七略》的艺文志中,《黄帝内经》原为十八卷。然而,现今所流传的医学典籍有所差异,包括《针经》的九卷和《素问》的九卷,总计九十八卷,这些都被称为《内经》的组成部分。然而,这些文献并非完整无缺,其理论论述虽然丰富,但实际应用的实例较少,且编排体系有待改进。通过对比研究仓公...

  • 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里就有“鬯其酒”的记载,《针灸甲乙经》序言有“汤液始于伊尹”之说,说明酒剂、汤剂在商代就已出现。战国后期的《内经》中已有汤液醪醴的专论,并记载了汤、丸、散、膏、丹、酒六种剂型和各种剂型的制法、用法以及适应症。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药物剂型已有煎剂、浸...

  • 《针灸甲乙经》是一部重要的传统医学文献,其新校正版本的序言开篇介绍,详细阐述了黄帝针灸理论的精髓。这部经典分为三部分,首先讲述的是《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的序例,为后续内容设置了基础框架。卷之一,精神五脏论,深入探究了五脏与人体精神状态的关联,以及五脏功能与疾病变化的关系。接着,五脏变...

  • 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所谓"鬯其酒"的记述,这标志着酒剂的出现。据《针灸甲乙经》序言所述,汤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伊尹时期,表明在那个时代,汤剂也已融入生活。战国后期的《内经》进一步详细论述了汤液和醪醴,明确了六种基本剂型——汤、丸、散、膏、丹和酒,以及它们的制法、用法和适用症。...

  • 《备急千金药方》序言:“黄帝受命,创制九针。”这是因为伏羲和黄帝是同时代人,在位的时间很接近,所以把医疗器材标准化的功劳同时归在这两位帝王名上是说得通的(据《针灸甲乙经》作者皇甫谧在其史学著作《帝王世纪》中的记载,伏羲之都是今淮阳,而黄帝曾都于曲阜,这两个都城都在鲁西豫东地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