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药最补气血?

根据中医的基本原理: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载血,以上三个方面气对血的作用,可概括为“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是指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由于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所以气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而存在体内;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也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也弱,甚则导致血虚。因此在临床治疗血虚的病症时,常常配合应用补气的药物以提高疗效,这是气能生血理论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
八珍汤是治疗气血双补最好的办法:八珍汤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白茯苓9克当归9克白芍药9克熟地黄9克炙甘草5克。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5枚,水熬服,饭前一个小时吃药最好,药效您那个充分发挥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八珍汤最适合你的症状使用2019-05-29
增长气血的捷径——山药薏米芡实粥
很多朋友患有慢性病,症状很多,从头到脚,好象就没有舒服的地方,病虽不是很危重,但总是牵延不愈,时好时坏,令人烦恼不堪。其实这样的朋友当务之急是要培补您的气血,气血充足了才有抵御病症的资本,而如何补气血才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呢?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气血充沛,必须要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有些人吃一点东西就饱胀不适,难以消化;还有人吃下东西,不能很好的吸收,或腹泻、或便秘、或不生精微而生痰涎,或不长气血而长赘肉。诸般问题,皆因脾不健运造成。所以补益脾胃是改善体质的关键和前提。如果脾胃连五谷菜蔬都难以消化,那么药物就更难于被吸收了。
山药薏米芡实粥的做法:
【原料】
怀山药、薏米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10枚,小米50?00克,白糖少许。
【制作】
山药切细,莲子去芯,红枣去核。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
【用法】
空腹食用,每日2次。
【注意事项】
1.小奶锅内加水适量,放火上,大火加热;
2.山药芡实粉适量用水调匀

3,锅内水开后把调好的山药芡实粉糊糊倒入锅中,迅速搅办均匀,顺手加几块冰糖。
4.水再次烧开后改用最小的火(以保持你的粥微微沸腾为前提)来煮,不要盖锅盖,否则容易溢出来。
希望采纳2020-04-06
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当归,酒拌,一钱(10克),川芎一钱(8克),白芍药一钱(8克),熟地黄酒拌,一钱(15克)
人参一钱(3克)
白术一钱(10克)
茯苓一钱(8克)
甘草,炙,五分(5克)
注:所谓“钱”数为古医书中用量,括号中为现代用题、量。
<用法>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方解>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方用参、术、草脾益气;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帅归、地补而不滞;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2020-02-13
神经衰弱睡不好,1味中药补气血,晚上服用有助于改善睡眠

2021-05-21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0:45: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有一款补气血的名方,叫八珍汤。这方药十分有名,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以及泰山磐石散等都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减而来的。八珍汤由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共八味药材组成,因此得名“八珍”。这几味药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 老年人补气血的中药哪些比较好用 1、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以肉黄白,质坚而为易折断,粉多,味甜,无黑心及空心者为佳。黄芪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2、西洋参 西洋参又...

  • 一、女人补气血的中药有多种,常见的有当归、黄芪、红枣、阿胶、枸杞等。二、1. 当归:当归是一种温性的中药材,主要功效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气血不足、血虚萎黄、心悸失眠的情况,有很好的调理作用。2. 黄芪: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作用。它适用于女性因气虚导致的倦怠...

  • 补气血是中医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人参、党参、黄芪、茯苓、山药等补气药材,以及当归、大枣、阿胶等补血药材。这些药材能够帮助身体恢复活力,增强体质。在使用补气血药物时,建议分成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由于补气血药需要煎煮,一般建议一天一副,两个疗程即半个月左右即可达到效果。人参、党参、...

  • 2、黄芪:中医学中,黄芪被认为能益元气、补三焦,是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所推崇的药材。清代黄宫绣赞誉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黄芪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同时具有利水和托毒生肌的功效。在中医诊断中有气虚、气血不足或中气下陷情况的患者,常常会使用黄芪。3、阿胶:阿胶自古以来便是贡品,与人参...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