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消化系统疾病的8大类中药,它们都有哪些作用?


小 编 导 读

1. 制酸药
(1)乌贼骨、煅瓦楞子主要含碳酸钙,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有制酸止痛之功效。
(2)半夏抑制腺体分泌,可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的游离酸度。
(3)补气药之党参、黄芪,可抑制胃酸分泌。
(4)活血化瘀药之元胡、赤芍、郁金,能抑制胃酸分泌。
(5)清热药之栀子,对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6)苍术、砂仁、吴茱萸抑制或降低胃酸的分泌。
2.抗溃疡药
(1)清热药之黄连、蒲公英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2)补气药之党参、黄芪对胃溃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3)活血药之丹参、莪术、赤芍、延胡索、郁金、五灵脂对黏膜有保护作用。其中丹参对慢性胃溃疡和应激性胃溃疡具有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莪术与鸡内金相配,具有活血消食之功效;而五灵脂、赤芍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同时具有抗溃疡作用。
另外,白及多配伍乌贼骨、三七粉治疗胃出血。白及的高度黏性能在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疮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胶状膜,保护和填塞溃疡穿孔的疮面。
(4)温中药之炮姜、吴茱萸、肉桂等,对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苍术对幽门结扎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能抑制胃酸分泌;厚朴、木香、白芍、砂仁亦均有抑制胃酸之作用。
3.胃动力药
胃动力药多为理气药,能增强胃蠕动,兴奋胃运动。其中木香、陈皮、砂仁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既能增强胃肠运动,排气除胀,又能解痉止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乌药,乌药的作用温和且持久,配伍百合可治疗各种胃痛,特别是顽固性胃痛。又如厚朴,小剂量具有收缩功能,大剂量则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此外,枳壳、桂枝、鸡内金、紫苏梗、木香等均具有兴奋和抑制平滑肌的双重作用。
4.胃解痉药
胃解痉药主要是指抑制胃肠运动亢进的药物,大部分为理气药。
(1)木香具有较强的舒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特别是止痛效果较好。
(2)陈皮、佛手护胃之常用药,可避免苦寒药、养阴药对胃之伤害。
(3)白芍小剂量可促进胃蠕动,大剂量则可解痉止痛,其解痉的成分主要是芍药苷。另外,其亦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保肝等作用。
(4)吴茱萸能对抗胃痉挛性收缩,抑制胃运动,有止痛、止呕吐作用。吴茱萸对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低浓度则兴奋,高浓度则抑制。
(5)高良姜能抑制胃运动,降低胃张力,减少收缩幅度,另外还具有抑制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该类作用的药物还有川椒、肉桂、香附等。

5.抑制腺体分泌药
该类药多以燥湿和胃药为主。
(1)苍术能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其挥发油还能抑制唾液腺、肠腺的分泌。
(2)半夏抑制腺体分泌,另外还具有镇吐、祛痰镇咳、镇静催眠、降眼压等作用。特别是与夏枯草配伍,具有很好的降低眼压的作用。
(3)代赭石具有镇静中枢、兴奋肠道的作用。研究证实,代赭石既具有抑制分泌作用,还可吸附分泌液。
(4)厚朴与苍术均具有抑制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苍术健脾燥湿,但不理气,虚实皆可用之;而厚朴以破气为主,燥湿但不健脾,不能用于虚证,阴虚少津者二药均不可用。
另外吴茱萸、砂仁、白豆蔻亦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6.和胃止呕药
(1)半夏、生姜具有镇吐止呕作用。
(2)连翘具有镇吐作用,其主要是抑制延髓催吐感受器,适用于饮食积滞日久化热者。
另外,如藿香、吴茱萸、枇杷叶、竹茹、陈皮、砂仁、佛手等均具有和胃止呕之功效。
7.抗幽门螺杆菌药
具有该作用的药多为清热药,如黄连、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另外还有化瘀药(丹参、赤芍、丹皮、莪术、三七),滋阴药(乌梅、麦冬),益气温阳药(黄芪、肉桂、高良姜),理气药(厚朴、槟榔),泻下药(大黄等)。
8.抗腹泻药
抗腹泻药分为解痉止泻药、涩肠止泻药、消炎止泻药。
(1)解痉止泻药:陈皮、砂仁、炮姜、肉桂、苍术、白术、党参、黄芪、木香、吴茱萸、高良姜、白芍、升麻、葛根、山楂、乌梅等。
(2)涩肠止泻药:诃子、五倍子、金樱子、芡实、赤石脂等。赤石脂为固涩功效比较全面的中药,其中以止泻、止血、止带效果最好。
(3)消炎止泻药: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秦皮、苦参、败酱草、金银花等。从药理研究来看,黄连既能消除炎症,又能解痉调节肠功能,抑制肠液分泌。黄连、黄芩、黄柏在使用上有所区别,黄芩以清上焦肺部湿热为主,黄连以清中焦脾胃湿热为主,黄柏以清下焦膀胱湿热为主。
小 编 有 话 说
对于按照药理研究归类中药、用病理学知识指导使用中药,大家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样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应用中药,有人认为这样做失去了中医的本质。您怎样看待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理性思辨、百家争鸣!讨论要有理有据,更要有“礼”有“矩”!
如果您对文中的经验感兴趣,可以进入本书了解更多本文作者的学术思想——

2022-07-05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4:47: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肠道消化不良的中药方 1.陈茶胡椒方 陈茶叶一撮,胡椒10粒(捣烂),盐适量。沸水冲服,每日1~2次。可温中散寒,主治虚寒性消化不良。2.干姜茱萸方 干姜、吴茱萸各30克。共研细末,每次6克,温开水送下。主治消化不良,伤食吐酸水。3.绿茶干橘方 蜜橘1个,绿茶10克。橘挖孔,塞入茶叶,晒干后...

  • 3. 香砂养胃丸、三九胃泰等是治疗胃病的常用中药方剂。这些方剂通过科学的配伍,能有效缓解胃痛、胃胀、胃酸过多等症状。4. 中药治疗胃病主要通过调节胃的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道环境来实现。同时,中药还能调理全身的气血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改善胃病的病因。5. 使用中药治疗胃病时,...

  • 胸膜炎:丹参、桃仁有助于活血化瘀。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肠炎:生姜、甘草可解表和胃。 慢性胃炎:白术、陈皮可健脾和胃。 ……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血管、血液、内分泌、神经等也有相应的中草药疗法,如心律失常可用炙甘草、桂枝调整;糖尿病可采用黄芪、山药等调节血糖。传染病部分涉及的治疗有...

  • 1. 胃气下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时可考虑使用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中药。2. 柴胡疏肝散是治疗胃气下行的常用中成药之一,适用于因肝气郁结所致的症状。3. 左金丸也是治疗此类病症的中成药,能够缓解胃部不适,如胀气和胃炎等。4.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遵循医嘱,合理安排用药时间,通常建议在饭...

  • 1.中草药的选择:黄连: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的炎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黄芩:黄芩也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并且还能和胃护肝,有助于改善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蒲公英: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胆的作用,可以促进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2.中药的调理作用:中药不仅可以缓解十二指肠...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