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气滞血瘀需要吃什么中药来调理?

你好,气结血瘀
1、主证
积块增大,按之觉硬,痛而不移,或时有寒热,形体日渐消瘦,体倦乏力,或饮食减少,大便溏薄,女子或见月事不下,面色不华,舌青紫,脉弦滑。
2.证候分析
积成日久,气结不行,脉络阻滞,血瘀日甚,故积块增大而变硬,痛处不移。
气结血瘀,营卫失和,故时有寒热往来。
气机不利,血瘀成积,渐致血少气衰,中气不足,脾失健运,则纳少便溏。
水谷精微不能充养肌肤,所以形体日益消瘦,体倦,面色不华。
舌青紫为瘀。脉弦滑,为血虚肝旺之象。
女子如积在胞宫,则月事不下,亦有因血衰而经闭的。
3.治疗
通瘀行气,兼调脾胃,攻补兼施。
4.方药
膈下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五灵脂、赤芍等活血化瘀,并有香附、乌药、延胡入血行气以止痛,使气行则血行,以助去瘀之力;并可加入川楝子、三棱、莪术之类。
如积块坚硬作痛,可合用《金匮》鳖甲煎丸以化瘀软坚。
以上二方,可与六君子汤间服,以补益脾胃之气,为攻补兼施之法。

附方:

一、[膈下逐瘀汤]
1、组成:
五灵脂(炒)9g、当归9g、川芎6g、桃仁(研如泥)9g、丹皮6g、赤芍6g、乌药6g、延胡索3g、甘草9g、香附3g、红花9g、枳壳5g。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4、[主治]
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气滞血瘀体质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与情绪、饮食、年龄、环境、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例如:

(1)情绪抑郁、紧张,性格内向,有不顺心的事都埋在心里,郁结日久,影响气血运行;

(2)嗜食油腻、甜食,血脂过高,或饮食过咸,或饮水不足,均能使血液过分黏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3)气虚、阳虚体质,推动功能减退,导致气血运行迟缓或瘀积;

(4)生活环境寒冷,血管长期痉挛,血行迟缓或凝滞于微血管;

(5)缺少运动锻炼,心肌收缩力减弱,气血运行迟缓;

(6)近代研究发现,各种慢性炎症引起局部组织郁血、水肿、粘连,或病理产物停积于局部,影响气血运行。

可以参考一下2008-02-18
气滞血瘀别怕,5味中药泡茶喝,气血通畅,身体健康强壮!

2021-05-08
mcxzy 阅读 63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8:03: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中药进行活血行气化瘀的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淮牛膝、陈皮、木香和制香附等。3. 除了中药治疗,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调整,如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保持适当的运动,以及避免过度劳累。4. 中成药方面,可以考虑使用消遥丸等药物,以帮助调节...

  • 1. 气滞血瘀导致的痛经,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缓解。治疗时应选择能够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的药物。一个常用的中药方是膈下逐瘀汤加味,其主要成分包括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枳壳、丹皮和甘草。2. 对于寒湿凝滞型的痛经,治疗原则是温经化瘀、散寒利湿。...

  • 气滞血瘀是指气机瘀滞,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形成瘀血。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择服用一些中药来调理。1. 血府逐瘀丸:这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证,症状包括胸痛、心悸、失眠等。它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2. 逍遥丸:此药物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血瘀症状,如胸闷、烦躁、月经不调等。逍遥丸能够...

  • 针对气滞血瘀的状况,可考虑使用桃红四物汤、血符逐瘀汤等中药汤剂进行调理。这类药物旨在通气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一般建议连续服用21副药物后,暂停一段时间进行观察,以评估治疗效果与个人反应。在调理气血瘀滞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药物使用的加减原则,确保辨证准确,避免不必要的耗血伤气...

  • 治疗气滞血瘀的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点,通过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常见的有木香槟榔丸、保和丸,还有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失笑散以及可以应用逍遥丸、越鞠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进行调治,在医生的辨证下合理选择用药。第二点,通过饮食进行调整,包括低盐低脂饮食,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第三点,生活习惯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