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止泻的中药材有哪些啊包括常用的便方

  匾蓄

  中药功用:
  (1)清热通淋:用于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涩痛,常配瞿麦、木通、滑石。(2)清热化湿:用于黄疸及皮肤湿疮。
  中药剂量: 9~30克。

  车前子
  中药功用:
  (1)利水通淋止泻:用于水泻、水肿、小便不利。水肿、腹泻常配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单用即可止水泻。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2)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
  中药剂量: 3~9。包煎。

  赤小豆

  中药功用: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疮痈。
  中药剂量: 9~30克。

  大腹皮

  中药功用:
  消胀利水:用于腹胀或水肿、腹水。治水肿常配桑白皮、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名五皮饮。
  中药剂量: 3~10克。

  灯心草

  中药功用: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功效: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此外本田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中药剂量: 1.5-2.5g。或入丸散。治心烦惊痫,朱砂拌用,处方写朱灯心。外用煅存性研末。

  茯苓

  中药功用:
  (1)渗湿利尿:用于水湿停滞之水肿尿少,常配猪苓、泽泻。(2)健脾安神:用于脾虚湿困引起的食少脘闷、腹泻及心悸、失眠。治食少脘闷常配白术、陈皮。治腹泻常配白术、薏苡仁、莲肉。治失眠常配远志、炒枣仁。
  中药剂量: 9~15克。

  防己

  中药功用:
  (1)利水消肿:用于水肿。治急性肾炎水肿,配黄芪、白术。(2)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热邪阻于经络所致的急性风湿热痛,常配连翘、桑枝。
  中药剂量: 3~9克。

  冬葵子

  中药功用:
  (1)利水通淋: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妊娠水肿及淋证。单用或配用茯苓。(2)下乳润肠:用于乳腺炎、乳法不下及大便不通。治乳汁不通可配花粉、王不留行。
  中药剂量: 3~9克。

  冬瓜皮

  中药功用: 清热利水:治水肿尿少,常配茯苓皮、大腹皮。

  中药剂量: 15~30克。

  地肤子

  中药功用:

  清湿热,利小便:用于皮肤湿热之瘙痒及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配生地、黄柏治小便热痛。配蛇床子、白砜外用治湿疮瘙痒。

  中药剂量: 5~15克。

  海金沙

  中药功用:

  清热利湿排石:用于泌尿系感染及结石,尤为治疗尿热、尿痛之要药。配生甘草梢治急性泌尿系感染;配金钱草治尿道结石。

  中药剂量: 9~15克。包煎

  葫芦、抽葫芦

  中药功用: 利水消肿:用于重症水肿及腹水。

  中药剂量: 15~30克。

  滑石

  中药功用:
  (1)清暑利尿:用于中暑之烦渴、尿少及水泻下痢。治中暑烦渴尿少,常配生甘草(六一散)。(2)收敛祛湿:粉剂外敷用于痱子、湿疹、湿疮等皮肤病。(3)滑石六钱配甘草一钱,名六一散,能清热利尿;再加朱砂名益元散,兼能安神;六一散加青黛名碧玉散,能清肝热。
  中药剂量: 9~15克。包煎。

  金钱草

  中药功用: 清热通淋,利水排石:用于肝胆结石,肾或膀胱结石及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中药剂量: 15~30克

  瞿麦

  中药功用:

  清湿热、利小便:本品为治疗淋证(如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前列腺炎等)的常用药,多用于小便不利、尿痛、尿血。治血尿常配栀子、白茅根。

  中药剂量: 9~15克。

  薏苡仁、苡仁米

  中药功用:

  (1)健脾利湿:用于脾虚湿盛之泄泻、水肿,常配茯苓、车前子。(2)清热排脓:用于肺痈胸痛。治肺脓肿常配苇茎;治肠痈、急性阑尾炎,常配败酱草、红藤。
  通草

  中药功用:

  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热淋证之小便不利,配车前子;用于尿血,配白茅根;用于乳汁不通,配穿山甲。

  中药剂量: 3~6克。

  石苇

  中药功用:

  清热利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或石淋。治热淋,如急性泌尿系感染等,常配滑石、车前草;治血淋配蒲黄;治石淋,如尿道结石配金钱草。

  中药剂量: 3~9克。

  木通

  中药功用:

  (1)降火通淋:用于小便淋沥刺痛及口疮,常配生地、竹叶、甘草梢。亦可用于黄疸。(2)通经下乳:用于闭经、乳少。治经闭常配红花、牛膝;治乳少常与猪蹄煎汤服。

  中药剂量: 3~6克。

  路路通

  中药功用:

  利水通络:用于小便不利、水肿、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中药剂量: 5~10克。

  薏苡仁、苡仁米

  中药功用:

  (1)健脾利湿:用于脾虚湿盛之泄泻、水肿,常配茯苓、车前子。(2)清热排脓:用于肺痈胸痛。治肺脓肿常配苇茎;治肠痈、急性阑尾炎,常配败酱草、红藤。

  茵陈、茵陈蒿

  中药功用: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湿热性黄疸及热病小便黄少。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中药剂量: 9~15克。后下。

  泽漆

  中药功用:

  辛、苦、微寒。有毒。归大肠、小肠、肺经。功效: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散结。

  应用:1、大腹水肿、四肢面目浮肿。2、用于肺热咳嗽及痰饮咳喘。3、用于瘰疬。

  中药剂量: 5-10g。

  泽泻

  中药功用:

  (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

  中药剂量: 3~9克。

  猪苓

  中药功用:

  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尿少、水泻、白带过多等症。治水肿常配茯苓、泽泻、白术。亦用于阴虚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中药剂量: 3~9克。2006-02-27
任务占坑2019-12-07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6:45: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利水通淋止泻:用于水泻、水肿、小便不利。水肿、腹泻常配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单用即可止水泻。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2)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中药剂量: 3~9。包煎。赤小豆 中药功用: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疮痈。中药剂量: 9~30克。大...

  • 腹泻时,补气健脾的中药材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党参,作为一种常用的补气药材,其功效与人参相近,但较为温和。它能够帮助补中益气,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适用于脾气虚弱的情况。白术,被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具有补气健脾和燥湿利尿的功效。它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于...

  • 其中黄连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可有效消除热毒引发的腹泻症状;栀子能促进肝胆排毒,黄柏、连翘具有主治腹泻、痢疾的功效。可选择购买中成药的泻肚宁胶囊。2、厚朴丸厚朴丸主要由厚朴、苍术、白术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止泻调肠的功效。适用于湿热、脾胃虚弱、泻痢等情况所引起的腹泻。...

  • 治腹泻最好是的中药方剂,优选固肠止泻丸。它的主要成分是中药材,由乌梅干,黄芩,炮姜,甘松,罂粟壳,延胡索构成。一般能够用以脾肝不和,泻痢,腹痛,漫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在服食固肠止泻丸的另外,不必吃寒凉食物,不必吃刺激性食物,多以清淡的食物主导,少吃肉类食品,提升锻炼身体,...

  • 1. 准备土党参和大枣,彻底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煎煮服用。这个偏方对治疗腹泻,尤其是脾虚引起的腹泻效果显著。长期服用党参和大枣的煎剂,可以有效缓解脾虚症状,并对慢性腹泻起到调理作用。2. 新鲜的山莓根煎煮后服用,可以有效止泻。3. 毛大丁草和南五味子根按照2:1的比例混合后煎煮服用。4. ...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