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1、操作手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2、操作要求

  (1)熟练。要求根据不同病证,熟练选用相应手法,熟练掌握常用手法的基本要领,动作准确,用力均匀,手法柔和,避免缓急不匀,轻重不均现象。

  (2)持久。每次推拿时间必须符合要求,每疗程推拿次数必须坚持进行,避免敷衍了事,任意缩短时间,减少次数而影响疗效。

  3、护理

  (1)行推拿治疗前,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取得病人配合。

  (2)推拿操作时应摆好病人 ,以病人舒适、不易疲劳、操作方便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初次行推拿手法时,应尽量采用轻手法,以后根据病人适应情况逐渐加大手法力量。体质瘦弱者,手法宜轻。个另病人按摩后第二天皮肤出现青紫现象,可改用轻手法或改换推拿部位。

  (4)腰骶部、腹部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5)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肿瘤、皮炎等禁止按摩,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按腹部、腰部、臀部。

  4、在护理中的应用

  (1)失眠:① :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②操作手法:术者以右手食、中两指点按睛明穴3~5次,以一指推法或双拇指推法自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前额、两太阳穴处推5~10分钟。重点推揉印堂、太阳、头维等穴;再以双拇指指腹自印堂穴沿眉弓分别推至两侧太阳。余四指搓推脑后部,沿风池至颈部两侧。重复2~3次;点按百会、神门、足三里穴各2分钟。

  (2)纳差、脾胃不和:①病人取仰卧位,先以拇指指腹轻推中脘穴,再以掌面摩法摩运上腹部、下腹部各3分钟;点按气海、天枢、足三里各3分钟。②再让病人俯卧,沿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旁开5分处作揉法,重点揉脾俞、胃俞、肾俞穴。

  (3)便秘: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左掌压右手背,在病人脐部作摩运,顺时针、逆时针各摩5分钟。②再取俯卧位,以两手拇指指腹推揉肾俞、大肠俞各3分钟。③病人坐起,点按支沟、足三里穴。

  (4)腹胀: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掌面摩法,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推摩3分钟,再在脐部用环摩法摩运3分钟,点按关元、气海穴各2分钟。②病人俯卧,点按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

  (5)小儿疳积:①患儿取俯卧位,用一指揉法在脾俞、胃俞、肾俞各轻揉1分钟。②术者以双手拇指在前,食指屈曲在后,余下3指自然屈曲。自患儿长强穴提捏起皮肤,双拇、食指交替向前推捏皮肤至大椎穴,推至肾俞、胃俞、脾俞时,分别稍用力,迅速上提皮肤,使椎节发出响声。自下而上推运一遍,即自大椎向长强用掌或指揉法,轻揉一遍,共推3~6次。③患儿仰卧,轻揉中脘、天枢、足三里穴各1分钟。2023-02-22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2:39: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该规程的颁布旨在规范中医护理操作,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质量。随着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制定一套统一、规范的操作规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明确各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适应症、禁忌症等,可以确保中医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规程内容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涵盖了中医护理的多个方面,...

  • 本书内容包括ZYYXH/T1.1-2006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妇科护理常规、中医儿科护理常规、中医骨伤科科护理常规、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等。

  • 第二步,形成初稿,收集广东省各中医院所进行的各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在1999年版《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删减了不常用的操作项目,如气功疗法、经络平导法、吹药法,在2006年版《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增加了雷火灸、热敏灸、铺蒜灸、平衡火罐、开天门、离子导入、穴位埋线...

  • 1、物品准备 (1)四肢部位:盆内盛煎好的中药、橡皮单、浴巾。(2)眼部:治疗盘、治疗碗(内盛煎好的中药)、纱布、镊子、胶布、眼罩。(3)会阴部:坐浴盆内盛煎好的中药,坐浴架、毛巾、必要时备屏风。2、操作方法 (1)四肢部位熏洗法:①床上铺好橡皮单,将盛有中药液的盆放于橡皮单上。

  • 中医护理方案与中医护理常规的区别在于个性化定制,中医理论指导,技术手段不同,护理目的不同。1、个性化定制:中医护理方案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中医护理常规则是按照固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护理,缺乏个性化定制的特点。2、中医理论指导:中医护理...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