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霍乱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伤寒霍乱的方剂 2 治疗伤寒霍乱的穴位 3 治疗伤寒霍乱的中成药 4 伤寒霍乱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伤寒霍乱 1 拼音 shāng hán huò luàn
2 注解
伤寒霍乱为病证名[1]。指内伤饮食兼感寒邪引起的霍乱[1]。《张氏医通》卷四:“伤寒吐利,由邪气所伤,霍乱吐利,由饮食所伤,其有兼伤寒之邪,内外不和,加之头痛发热而吐利者,是伤寒霍乱也。”治宜理中、四逆之类,或藿香正气散,胃苓汤加半夏、藿香,平胃散加木瓜等方[1]。
参见寒湿霍乱:寒湿霍乱为病证名[2]。见《霍乱论·病情篇》。多因脾胃素虚,中阳不振,寒湿内盛所致[2]。发于秋后者较多[2]。亦有因暑夏贪凉,过吞生冷而致者[2]。症见腹痛吐泻,吐利清水,或如米泔水,不甚秽臭,口和不渴,四肢清凉等[2]。临床表现有寒偏胜或湿偏盛之分[2]。治宜辛温散寒或芳香宣化为主[2]。轻则藿香正气散,或平胃散加木香、藿香、生姜、半夏之类[2]。湿盛而四肢重著,骨节烦疼者,胃苓汤加木香、藿香、大腹皮之类;七情郁结,寒食停滞者,七香饮;头疼恶寒无汗者,以香薷饮先解其表,随以大顺散等调其里;如脉弱阳虚,腹痛喜得温按,泻出不臭者,来复丹;若吐泻不止,元气耗散,或水粒不入,或口渴喜冷而不多饮,或恶寒战栗,手足逆冷,或烦热发躁,揭去衣被,但察其泻出不臭者,乃内虚阴盛格阳,宜理中汤,甚则四逆汤加食盐少许;更有暴泻如水,冷汗四逆,脉弱不能言者,急进浆水散,并宜冷服[2]。
32022-11-05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4:26: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霍乱为病证名[1]。指内伤饮食兼感寒邪引起的霍乱[1]。《张氏医通》卷四:“伤寒吐利,由邪气所伤,霍乱吐利,由饮食所伤,其有兼伤寒之邪,内外不和,加之头痛发热而吐利者,是伤寒霍乱也。”治宜理中、四逆之类,或藿香正气散,胃苓汤加半夏、藿香,平胃散加木瓜等方[1]。参见寒湿霍乱:...

  • 故 霍乱的症状是:有太阳表证兼有吐利 ,包括食物中毒。 伤寒脉一定是浮紧,现在脉是微涩,病由阳转入阴,由表入里时必下利。一般来说,当病人出现呕吐下利时,病在肠胃里,过去的中医是不去治他的,让他胃气自己恢复即愈。 如何知道胃气恢复了? 病人有便意却一直在排气,代表肠子开始蠕动了,食物在小肠里还未到大肠...

  • 1、霍乱:是由霍乱弧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引起,患者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霍乱弧菌,可以污染水源、食物,也可以引起暴发流行。霍乱属于烈性传染病,在我们国家列为甲类传染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大量腹泻,严重者可以引起低血容量休克、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2、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飞沫及气溶胶吸入...

  •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发的急性肠道疾病,其特点为发病迅速、传播迅速且范围广泛,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霍乱早已有记载,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内经》中,而《伤寒论》及《霍乱论》等著作中也有详细论述。霍乱主要通过口腔感染,常见的传播方式包括饮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以及苍蝇等...

  • 霍乱是感受时行疫疠之邪而发病急骤,病变在顷刻之间挥霍撩乱的疾病。多见于夏秋雨湿较盛的季节。以发热、剧烈腹痛、频繁呕吐、水样泄泻等证候表现为重要特点。西医的霍乱、副霍乱、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1、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起病急骤,来势凶猛。2、临床表现以发热、暴...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