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养脾胃的中药,能理气散寒,李时珍说它开脾郁、醒脾气

了解中医的朋友都知道,脾胃被中医是决定气血之根、精气神之源头,医学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在《脾胃论》中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说法,所以养好脾胃是 健康 之本,脾胃不佳是多数亚 健康 与疾病的根源。

既然脾胃如此重要,该如何调养脾胃呢?有这么一味养脾胃的中药,它不仅调养脾胃,还能够理气散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开脾郁、醒脾气,它就是中药甘松。

中药甘松虽然名字里有个松字,但与松树无关,是败酱科草本植物甘松的根以及茎,春季或秋季都可以采集,但以秋季采集为佳,药材以主根气味芳香而浓郁者为佳。

[甘松的作用]

甘松采集后晒干即可作为中药材备用,其五味属甘、辛,四气属温,归脾经和胃经,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作用。

[甘松的中医理解]

中药甘松五味属辛能行气,而且其味芳香能醒脾,四气属温而能散寒,所以能养脾胃,尤其是寒气凝滞和气机不畅引起的脾胃不适。

在中医古代典籍中也有其记载,如《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也”;《本草纲目》记载:“甘松芳香,甚开脾郁,甚醒脾气”。

值得注意的是,甘松虽然能养脾胃,但是针对气虚而且血热者慎用。

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强则气血足,脾胃虚弱时间久之则气血亏虚,因此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说法,甘松是养脾胃的中药,运用得当能强身健体,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负担。2022-07-01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9:32: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调理脾胃的中药方一:百合、丹参各30克,乌药、高良姜、制香附各9克,檀香10克,砂仁3克。水煎服,每日1剂,1日1次。本方功能理气散寒,温中和胃,适用于胃脘痛。调理脾胃的中药方二: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

  • 具体来说,陈皮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寒湿。同时,它还能调节气机,使气机运行顺畅,从而达到理气化痰的效果。在使用时,可以将陈皮切片煎汤,或将其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如与杏仁、桔梗等共同煎煮,可以增强其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陈皮有很好的理气散寒燥湿化痰的效果,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 3、香砂六君丸:在六君子丸基础上加上木香、砂仁。增加了和胃、理气消胀的作用。像是脾虚气滞,吃完饭肚子胀得厉害可以参考。4、理中丸:四君子中的茯苓换成了姜。姜就可以温中散寒,健胃。所以脾胃虚寒导致呕吐拉肚子,肚子胀,消化不良可以参考。5、附子理中丸: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增加附片,附子...

  • 砂仁具有理气、补胃、健脾的功效;附子大补肾阳;干姜则能温中散寒;甘草和胃调中;益智仁理气助阳;黄芪补气固表;龟板胶则有滋阴平行肾阳、软坚散结的作用。这七味药相辅相成,共同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砂仁和甘草的搭配能够帮助调理脾胃,砂仁理气,甘草和胃,二者共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附子和干姜...

  • 1. 补脾益气:茯苓和甘草能够补脾胃,提高身体能量。2. 温中理气:肉桂和生姜能够温中散寒,促进气血畅通,起到促进消化、增强肠胃功能的作用。3. 舒筋活血:附子是活血药,能够消除寒湿,改善血液循环,舒缓肌肉酸痛。4. 养心安神:肉桂和甘草有养心安神的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失眠等情绪问题,提高心理...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